August 1, 2006

友達以下,哪裡以上?(三)

所以到底怎麼樣的關係才算是「朋友」呢?
如何去判斷自己和這個人是不是可以算是「朋友」呢?



在整理了好幾次思緒之後,我只能說,
友情畢竟是感情的一種,同樣的規則套用在愛情中好像也是一樣的。哈。

1. 他對你的生命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2. 他對你的付出是發自內心的
3. 他對你的付出是特別的、別人(同學/同事/....)沒有的
4. 他付出的是私人的(時間、金錢、文字...)
5. 他的付出有可能是要求回報的

關鍵字似乎就是「付出」?

沒錯,有付出才是朋友,光是單方面的「收到」這些付出,並不能算是朋友。

在前一篇的故事中,B君付出了三個月等待的時間,在沒有收到A君回應的情況下,兩人友情宣告破裂;
但如果依照後半段的假設,A君付出了:

1. 每日的金錢
2. 飢餓的痛苦感覺
3. 不使輿論傷害B君的義氣
4. 奔波玩具店的時間與汗水

而且B君有確實地接收到,(←如果沒有這點,以上都是白搭)
那麼可以預見的是,B君可能非但不會在乎自己付出的三個月等待,
相反的也許還會在心中默默的將A君的地位升級至「最要好的朋友」。

情感付出的相對要求

但同樣要說明一下,這不代表A君也將B君當作最要好的朋友。

B君在心中暗自將A君「升級」的事,其實只有B君自己知道,
但這個「升級」的動作,卻連帶的也將B君對A君的情感要求也自動升級了,
如果某天,B君發現A君竟然將某部分重要的心事告訴C君而沒有告訴自己,
兩人的友情將會再度面臨破裂的危機。(又要破裂了......(=w=)+...呼)

友情一樣需要經營

凡是情感都需要經營,
無論是友情、愛情、甚至是親情,對方看得到、摸得到、感覺得到的付出,才能夠累積成情感,
你覺得自己做了但是對方卻沒有感覺到的,等於沒做,而你付出的,也不見得會 1:1 的完全傳達給對方。

因為情感是不具體的、沒辦法計算、無法數量化的,所以需要以具體的事件/物品來去衡量,
但這不代表「情感 = Nx某物品」類似這樣的公式可以成立,
因為無論是事件或是物品,都只是情感的借位,不能夠直接替換掉「情感」。

比方說,Y君送Z君一盒巧克力,代表「我愛你」,W君送Z君十盒同樣的巧克力,
我們不能說W君對Z君的愛就是Y君對Z君的十倍。

A君和B君的故事 part.....N?

假使A君在弄壞玩具的隔天,就帶了一模一樣的新玩具來賠償,
順便還附贈五組該玩具的周邊商品或套件,但卻是以丟在地上叫B君去撿的方式來表達,
B君所接收到的,就不會是五倍的友情,
很有可能會是負十倍、甚至是負一百倍的恨意....然後又是友情的破滅。

也許大家在看這個虛擬的A君和B君的故事,
會一直笑說,這兩人的感情怎麼那麼脆弱、那麼經不起考驗啊?
事實上,同樣是經營一段感情,
大家如果覺得經營愛情不容易,就不該覺得經營友情比較容易。

同樣是要不斷的付出,
同樣是對方不見得接收得到你的付出,
同樣是要以付出換得對方的信任,
同樣要好好經營、並且持續地保有這份信任。

但如果你秉持著「愛很簡單」的信念,那麼友情也就很簡單,這都只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念之差罷了。

我同時也相信,就是因為感情的敏感、易碎與經營不易,這份感情才需要被仔細對待;
但是我能夠控制的,也僅僅是自己的心思與行為,
我可以期待對方也許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但無法控制對方要有什麼樣的反應。
這就是感情的微妙與有機之處,
它也許比你預期得小、也或許比你預期得大,
就是在這份不確定中,人們有了各形各色的表情,
而世界也在每個人的眼中,變化出數千數萬種風景。



後記

之所以會寫這一大篇,(竟然還分成了三篇....買尬!)
是因為在某個星期五晚上,L君不斷問我確定要這麼遠的自己騎車去嗎,
P君覺得太瘋狂,開始幫我思索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
似乎是L君打了通電話給S君,一句「要留大家一起留」的話做了決定,
R君像是剛從夢裡清醒,沒有二話的同意。

當場眼眶裡稍微泛淚。

我同時想起了不久之前看到P君說終於有朋友的感覺了的場景,
S君因為和朋友彼此對某事認知不同而被激怒的時刻,
與那天在餐廳裡R君拿著手機說好朋友只要有三個就夠了的這些話。

以及那幾次,當我艱難地做出不再將某些人定義為朋友的決定,
或是再度思索著這些人到底還算不算得上是朋友.....

朋友其實應該可以很簡單、很單純、很令人欣喜的。

然後I君傳給我的心理測驗也太○╳了一點,「付出型」是怎樣....(=x=)+

0 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