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7, 2008

理論課期末萬言書(五)

公部門的規劃

在《民主與官僚》一書中,作者陳敦源試圖用新制度論的觀點來分析民主行政架構與官僚體制控制問題,並且以台灣政治現況為例做公共行政研究。民主是一個賦權的過程,或者我們也可以稱為權力轉移,以選舉作為其最高度的實踐,選舉產生民意代理人、地方首長,代表人民裁決與進行公眾事務,為處理這些公眾事務,就產生行政部門來解決這些事務的所有程序,而力求權力轉移正當性的科層化行政部門,也就是所謂官僚體系,越完善的行政系統越龐大,越龐大的行政架構越需要確實的防弊策略,越確實的防弊策略其實也越沒有效率。在一般的公司體系,老闆可以說:「不管用什麼方法,你就是給我做出來!」只求達到目標,不問過程為何,自然產生好的效率。而政府部門/官僚體系講求清楚的責任劃分,結果好壞固然重要,「正確」的過程更重要,因為好的結果只會得到些許嘉獎,但不正確的過程卻會帶來嚴厲的處罰;也因此在官僚體系中會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普遍心態和權責界線。

政府部門/官僚體系的行政制度雖然有非常詳細的分工,姑且不論各分工之間是否有良好合作,在一般人的生活中這些分工其實都不存在。以在街道上行走為例,有個人「因為路面不平被絆倒後撞到電線杆而頭部受傷」要追究賠償責任:人行道維護屬於工務局、道路維護屬於交通局、電線杆設置屬於電信局,光是事發現場就已經分屬三的不同單位;若此人因為騎樓被佔用而改走馬路,權責單位是警察局;若因為人行道佈滿垃圾而使此人改變行走路線,權責單位是環保局;若這些垃圾是從屋內堆積溢至屋外,則屋內部分屬衛生局、屋外部分屬環保局。簡單就可以列出六個不同的行政分科,還未討論到分層問題:究竟是中央部會、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哪個層級要負責?

目前台灣的行政體系中其實一直都試圖要解決「分工但不合作」的問題,但一直沒有研究出好的對策,目前採取的方式是「跨部會會議」,僅就單一事件或課題做跨部會的任務分工,由各部會的上層單位為召集人;但各分工之間仍未見合作機制,最多只能做到「經驗交流」,而絕大部分仍是毫無交集的「工作報告」。因為單一事件或課題原本僅屬於某行政單位的權責,其餘各單位是以「配合」而非「合作」的形式來參與,自然欠缺主動性,再加上防弊制度產生責任的層層推諉,章蓋得越多、責任分擔也越少。

要縮短在官僚制度中的公文行經距離、達到好的行政效率,最簡單的方法是有強勢獨裁的上位者,在台灣的行政部門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強勢的行政首長自願背負行政責任、採取有效率的(也許無先例的)行政程序,因此任內有相當多的政績、也有絕佳民意反應,但其政治壽命通常相對地短;因為強勢的背面就是不圓滑,犯了政治圈首要大忌,任內所有反對民意的代價當然也會全部交由他來背負。但這也是最危險的方法,其採取的政策是否偏頗?是否只是一己之私的一意孤行?

規劃是一種權力和利益的重新劃分與資源挹注,勢必要面臨各種層面的拉鋸戰,在公部門、私部門、社區、弱勢族群之間必定會有些利益被削除、有些利益增加。但我們仍會看到公部門對於這些抵抗的反應通常慢半拍、或是慢好幾拍,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抵抗已經是他們無法處理的部分,才會從保護層中溢出來被看見:利益牽涉太深太廣的、利益分配不均的、抵抗意志超乎預期的、對補償條件不滿的…,這些超乎公部門預期的抵抗,透過抗議遊行、內部爆料、外部爆料…各式各樣的途徑表現出他們的抵抗,直到調解結果令各路人馬都滿意為止。

這些抵抗的出現,其實並無關乎規劃的執行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只要規劃的範圍涉及到他們的利益,就會有抵抗出現。就如同埋在一條路上的地雷,只要遇到了就是會爆炸,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從路頭走也會爆、從路尾走也是還會爆。唯一的差別是,從路頭或路尾進來,在路上可以撿到的東西不一樣,因此可以拿來對付爆炸、保護自己的工具也不一樣。由下而上的規劃,也許有較深較廣的民意基礎和較厚實的組織,可以和平的討論這些抵抗的議題;而由上而下的規劃,也許帶著較豐厚的補償條件或利多政策,可以當作利益交換,很快弭平抵抗的力量和聲音。無論哪種方式,都不能說它不是一種解決的方法。因此既然抵抗是無法避免的,唯有從改進應變機制下手。公部門的規劃過程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官僚體制太過龐大複雜,因此精簡規模和扁平化、直接授權似乎是最有效的方法。若是將抵抗直接內化為政策的一部份,其實已經假設了它是一個「夠聰明」的公部門,一般「沒那麼聰明」的公部門雖然可以預見抵抗,卻無法確實地想像它,更遑論是內化它;頻繁的人員流動情況下,經驗也難以累積和傳承,也因此無法從歷史中學得教訓。我曾看過這樣奇妙的公部門編制:在既有的、垂直的科層組織上,畫出橫向的「工作小組」任務編組,而形成格子狀的「理想的」權責劃分。而實際情況是,垂直向度的編制主宰了公務員的薪水,自然被放在第一位,而水平向度的任務編組則化為一份份的會議紀錄被束之高閣,只有在被民意代表質詢時才會拿出來證明:「我們真的有做這項!」這樣無用的任務編組竟也維持了一整年,而且它也是需要花費納稅人稅款的,因為在公部門的評鑑制度中,經費的使用比例正是完成度的證明。

我們的國家正邁向企業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最近公佈了:「為加速都市更新業務之執行與推展,行政院經建會徵求民間投資者共同籌組『台灣都市更新公司』」:
「鑑於都市更新前置作業相當冗長,影響民間業者投入意願,造成都市更新工作推展不易。其中都更範圍之國公有土地須更新之地區甚多,雖然政府對於都市更新負有相當之責任,但管理機關(構)因受限國產法等相關規定或受限於開發專業人員不足、預算編列不易等因素,無法自行開發。為加速全國各都市老舊地區土地之有效利用開發,並提升國、公有資產之最大效益,應儘速籌組都市更新之執行機構,以符合實際需求。

台灣都市更新公司將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40%,最高總投資額為新台幣24億元)、公股金融事業(9%,最高總投資額為新台幣5.4億元)與民間投資者(51%,最高總投資額為新台幣30.6億元)共同組成,規劃資本額為新台幣60億元,成立時實收資本額以新台幣30億元為目標,惟將視募集狀況調整。(註11)


最好的情況是像德國魯爾工業區一樣,成為一個對環境好、對每個人都好的案例,但「不專業」如我,都大致可以預測這樣的公開招標吸引不到大企業大財團,因為還看不出這個公司哪裡可以賺錢。政府想跟大公司靠攏,如果吸引到一些想要利用政府光環的小公司進來投標,也許會技術性的流標,然後釋出更多權力(因為財政不允許,不太可能補進資金)。台灣的企業已經不同以往、成長到富可敵國的程度了,政府想利用財團的力量也是無可厚非,連閣揆都考慮招攬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行長)來擔任,媒體自然一片撻伐之聲,但原因則令人發噱:「美國歷來部會首長不乏CEO,不過,相當於我國行政院長的國務卿,則未出現CEO出任過。這說明,專業性強的某些職位,如財經、工業、環保等領域,CEO有發揮空間,這不只是其具備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獲得國會的支持。(註12)也就是說,行政院長不需要具備專業,只要跟國會關係好就好了,一語道出在威權體制下生長出的政治觀是多麼可怕,行政專業竟然等同於人脈關係、社交能力。國家邁向企業化,也許在行政效率上會有所提升,但是將所有公共議題都擺回市場機制去討論,不就更重疊和擴大了政府失靈的範圍?規劃離不開權力,因為空間本身就反映了權力。或許我們可以將「專業」當作一個目標:有一天,我們會將一個任何人都能在其中自由地、愉快地行走的步行空間稱做「專業的」步行空間,一個可以長久地、舒適地居住的生活空間稱做「專業的」住宅,那我們或許就因為身為成就這些專業空間的人,而能問天無愧地自詡為「專業者」。


參考書目:

.王鴻楷,〈「理性」或理想性?現階段台灣規劃專業的歷史任務〉,1999年9月18日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年會專題演講。

.陳敦源,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出版公司,2002。

.Alexander, E. R., "Rationality Revisited: Planning Paradigms in a Post-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o. 3, Vol. 19 (Spring 2000), pp. 242-256

.Breheny, M. and A. Hooper (eds.), Rationality in Planning: Critical Essays on the Role of Rationality in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London: Pion, 1985.(C Weave, Jessop and V Das, “Rationality in the Public Interest: Notes toward a New Synthesis”, pp. 145-165)

.Davidoff,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pp.210-223, Cambridge, MA: Blackwell, 2003.

.Forester, J., 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 Berkeley, CA: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ch. 3, pp. 27-47; ch. 4, pp. 48-64; ch. 7, pp. 107-118; ch. 8, pp. 119-136; ch. 9, pp. 137-162)

.Lindblom, “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pp.196-209, Cambridge, MA: Blackwell, 2003.

理論課期末萬言書(四)

公共利益

從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開始,歷經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唯物論到自戀文化,個人主義逐漸抬頭,根據我們習得的規劃理論觀點,公共利益是集合每一個人的利益目標而形成的最大共同集合,但在現實世界中,個人利益通常是與公共利益相違背,且公共利益經常必須倚靠削減個人利益來達成;或者在資訊不平等、政治力運作的結果下,規劃所計畫達成的公共利益並非所有人、甚至是多數人所想望的公共利益,此時大多數的情況果然就回到以效率來衡量理性規劃的成果。就現實面來說也真是夠理性的了,畢竟此時我們所指稱的規劃,即是公部門的規劃,而所有公部門執行或委託的規劃案必須面對時間及經費的極限。

跳離公部門的規劃系統,我們有北投的公民會議、有九讚頭的人民公社經驗,其所自豪的皆非追求「多數人」的共同目標,而是「每一個人」的;並非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暴力,而是「只要有一個人不同意就不做」的行動魄力。但當這樣的理性規劃放大到地區性、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規劃時便完全不可行,屈就於範圍及數量的因素而無法達成,這也許就是規劃的社會現實。

從柏拉圖開始,公共這詞的字根即與政府有關,到中世紀則與革命和政黨有關、與社區與眾人有關,和其對比的是封建制度與君王。啟蒙時代時,公共利益強調利益的部分,使政治家和哲學家注意到這想法,尤其是政黨的利益與聚集個人的利益,和之前的解釋有差別,但還是一個被大家認可的道德準則、而且是可以實踐的。對這些規劃者而言,公共利益常常是一種合法性的原則,或是實際操作的準則,而這些其實是哲學家與政治理論家持續在辯論的。此時出現一個新的理論可以放在實際操作中實踐,因此我們要回頭檢視這些原則及流變。

功利主義的公共利益代表了最大化的快樂價值,它評估了所有個人的「快樂」或「幸福」。若將公共利益定義為最大化的全體福利,透過古典功利主義的個人主觀偏好,功利主義很快就被認為是個人利益會與其有所衝突。根據功利主義為應用基礎的還包括社會福利功能、收益分析和客觀評估方法。在實際執行方面,公共利益原則應用於各種各樣的競爭場合:規劃與方案評估、政策分析、行政管理和司法判決。公共利益在不同的實質內容中有著不同的概念,每種都有其用處,但也都有其限制。自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以來,若國家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對抗私人利益,而對土地和財產權發展進行干涉,便產生了規劃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近年來,規劃中的公共利益是否合法越來越被質疑,因為誰都無法決定或評估這些政策的操作守法。

雖然每個時期對於公共利益都有很多不同的詮釋,但自19世紀以來,西方主流觀念認為公共利益是某種不受其他個人利害關係影響獨立的存在。功利主義者則認為公共利益是由每個人的幸福加總集結而成,是一種存在普世價值的「共善」。公共利益或共善這樣關鍵性的想法成為1947年英國的城鄉規劃法案審查的核心,並且持續將這樣明確的價值套在土地使用計劃的行動上。公共利益的概念又可因為他們聚焦點的不同,分為重視結果與重視過程的兩派。

Lindblom提出漸進式規劃(註九),認為具有遠景的規劃政策不可能被一次制定出來,要完全透徹地瞭解社會的問題癥結,並且提出完整又詳盡的解決策略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充滿各種問題的情況下,漸進式規劃顯然都優於全盤理性規劃。Davidoff 則提出辯護式/倡導式規劃,背景是在60年代,當時美國社會是一個充滿變化與騷動的時代,人口不斷增加並且往大城市移動,移入的外來人口大多數是非裔美國人(黑人)。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使他們集中在都市貧民窟,失業問題、低品質的教育和公共衛生、惡化的公共設施、未達標準的住所使得都市中心的貧民窟成為不適合居住的區域。Davidoff 認為辯護式/倡導式規劃在多元、民主的社會中,應當提供社區更多的資訊以及替選方案,而專業者應當為弱勢者工作。(註10)規劃者不僅必須解釋在他本身行動背後的價值,更必須去證實這些價值,去支持這些他認為適當的事。法律上的辯護必須為自己和委託人對合法、適當、公平的行為辯護,而規劃者的辯護則是為了自己和委託人對於良好社會的觀點去辯護,大部分是有著教育意味的。理性全盤式規劃終究只是一種理想,正如同老師在這學期的第一堂課上所說,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好教好學,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人能夠做得到,就此來說,漸進式規劃顯然是一種較可能執行的方式。倡導式規劃則是從社會面向來談,似乎是有較多的所謂公平正義,但也因為放入個人價值觀的評斷,而使客觀的規劃必須放在社會/個人主觀的天平上衡量,才能做出最適當的判斷。

我們從文獻裡可以看到在公共利益合法化/合理化的過程中,經常是因為無法界定「公共」的範圍,而無法討論該「利益」是否能夠成為公共利益,亦即其公共性的成立。因此範圍便從「全部人的」轉變為「多數人的」,當出現這個語意不清的定義時,可被操縱的灰色地帶於焉產生:民意代表可以說他代表的選票數、地方政府可以說他代表的縣/市民數—即使當初選舉時投票率/有效票極低,或是以極少票的差距獲勝,在多數暴力之下,他最終都代表了「多數人」甚至「全部人」。媒體也是另一個操控灰色地帶的角色,有表達出來的、有曝光的才是民意,所以若可以操控哪些部份要曝光,便可以操控民意。即使是在僅有一百多人的城鄉所,要準確的實施直接民主來做決定,都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公共利益的爭辯只會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無解,因為我們有越來越多的人口,也有越來越多的選項。

資源的分配始終掌握在有權力的人手中,但資源分配的正當性該如何產生?由誰來決定?「分配正義」在表面上考慮到質與量的平衡,而這些「正義」在大架構上大家都會同意,但是落實到實際層面,每個人的價值判斷就不會一樣。五個人做同樣的工作,將得到的十元均分為每人兩元,看來似乎很公平,但是若其中有人工作效率較高、有人動作較慢出錯較多、有人不努力工作呢?這些工作效率的差異要如何轉換到薪資分配的多寡?是該多一元,還是多半元?多兩元?標準似乎取決於提供「正義」價值的那個人,但這個人的決定就足以代表正義了嗎?正義不應該被當成量化的指標,而應該只停留在當作概略的大方向、一個價值觀,我們可以「希望做到分配正義」但永遠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分配正義」。

仲介的必要性是否存在於各種交易行為?事實上,所謂的全球化並未如其倡導者所想像的帶著世界走向繁榮康莊大道,反而是富國越富、窮國越窮;或者像中國一樣,國家總體經濟往上爬,但國內的不平等急遽增加。富有國家雖然意識到嚴重的世界不平等,但並沒有真正致力於解決。南亞的災難即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如此多的死亡人數主要是因為災難發生在世界最貧窮的地區之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者薩克斯 (Jeffrey Sachs) 在時代雜誌也指出,2004年夏天在加勒比海的颱風雖然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造成幾十人死亡,但同樣規模的颱風在海地卻造成兩千多人死亡。可見自然災害的後果具有強烈階級意涵。

星巴克咖啡近年來連續以「公平交易」來行塑自己的公益形象,但是實際在消費時,卻是店員告知消費者:「今天是我們的公平交易日喔!」所有的價格都提高到「公平交易價」,意即把企業應該做的公平交易「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企業本身、仲介商、產地之間的架構依然是完全不變。我們一直處在強調「公平交易」的環境裡,無論是老師、書本都告訴我們,當生產者和使用者無法面對面的時候就會產生剝削,由中間人/仲介/盤商獲得最大利益。而在一場被同學拉去聽的直銷產品說明會中,我才深刻體認到這樣的剝削。這個直銷產品的說明會主要賣的是女性的調整型內衣,一套三萬元,搭配金字塔型的抽傭系統,在僅僅三層的結構裡就先被抽去了一半以上的額度,公開資料中,看不見生產者的位置。在這可見的三層之上,必定存在的是獲利更大的位階,且在公開的圖表中並不會被看見。公平貿易的精神是,消費者以保障價格購買生產者的產品,不是花錢養肥中間商及跨國大企業,而是讓錢直接進入生產者的口袋。讓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產生好的互動,經由檢討消費者的使用和需求得出商品的改良及研發;而不是透過商業體制去「創造」出市場趨勢,再以此去生產商品、鼓勵消費,以保證商品的價值。

理論課期末萬言書(三)

何謂專業者?

在這學期的某堂課中曾經與老師爭辯「專業是否存在」時,老師提出「專業的規劃者應該要具有愛與勇氣」,事實上我也同意專業者應該要具有愛和勇氣,但這並非針對專業者而有的特別要求,而是理想中每個人都應該要具備的、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質。若擴大「專業者」的定義,定義在現實世界中的每個人都會是某項技術的專業,則愛與勇氣當然也相對成為專業者應該要具備的條件,但也許更具體的說:「專業者必須在其專業領域中較非專業者具備更多的愛與更多的勇氣。」更多的愛,為了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和世界,更多的勇氣,為了挑戰既有的制度讓生活更美好。

我父親是一位醫生,行醫已逾40年,擁有一間開在巷子裡的小診所,在醫學的領域中或許稱得上是一位「專業者」。他常告誡我生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責任感」與「榮譽心」,責任感是為了對自己做過的事和說過的話負責,榮譽心是讓自己在這個領域無時無刻都要更精益求精。建築與醫學一樣都與人、生命有關,因此從事這行的人都應該要比其他人更注意。我父親在行醫的生涯裡,非常受到患者的喜愛,因為他認為醫學是健康的最後一個手段,如果一個人不正視自己的健康、不瞭解自己的身體,這個世界上有再進步的醫學都形同無物。因此我父親從來不對患者使用所謂的「專業語言」、提高患者瞭解自己病情的門檻,他總是從抽屜裡拿出一小張便條紙,開始畫簡圖來表示患部器官為什麼會發炎、為什麼心情不好壓力過大會讓病情加劇、吃藥下去是抑制了哪方面的症狀等等,讓患者知道自己的身體裡發生了什麼事,患部和自己的關係到底如何。

我曾問父親說,如果每個人都瞭解了自己的身體、也瞭解了這些藥的用處,會不會直接跳過求醫的步驟去買藥,來達到省錢的目的呢?這樣醫生不就會失業了嗎?我父親則笑著說,每個人都應該去瞭解自己的身體,這就是醫學的目的。醫生讓患者更清楚自己和身體的關係,才能讓藥發揮更有效的作用,也因此提升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實際上他們並不會因此跳過求醫的步驟,反而是更加地依賴這個他們所信任的醫生,除了身體以外的心理或是家庭問題也常會找他商量,來找他的患者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也因為如此有很多患者後來都成為他的朋友,而不只是單純的醫病關係。

我想,如果世界上存在著「規劃的專業」的話,也應當是如此。如果「專業者」充其量就是「懂得比較多的人」,那為何要去劃分「專業領域」的那一條線?無論中醫、西醫,熟知身體機能的人我們稱為醫師、醫學的專業者,那麼醫學院學生呢?專治跌打損傷的武術館師父呢?熟知呼吸和身體律動的太極拳師父、氣功師父呢?在建築教育的養成過程中,也許剛進入大學一年級的建築系學生還不足以被稱為專業,那麼念了四/五年畢業的建築系畢業生呢?建築研究所畢業生呢?我們信誓旦旦地畫出那一條「專業」的線,是為了保障知識和這知識底下受到影響的人,還是保障專業者本身?

在王老師的文章中提到:「規劃者除了必須具備許多制式環境規劃工作所需的技能之外,另有三種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1、對使用者與他們生活環境間的互動關係應有敏銳的觀察力;2、人際問的口語、文字以及視覺溝通媒體的良好運用能力;3、對於決定計畫之可行性的政治力量與過程有觀察與分析的能力。(註6)我覺得也正是對於「專業」的定義,其重點並非在知識累積的多寡,而是在於觀察和溝通的能力。一個從台大醫學院第一名畢業的優等生進入台大醫院工作、甚至在數年或數十年後成為所謂「名醫」的人,如果沒有觀察力、沒有溝通能力,不能和患者或是一般人對話,一樣會將大病初期的症狀誤診成普通感冒。

「規劃者」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人人都能成為規劃者,空間是每人每天都必須要經驗的,坐在辦公室裡的「空間專業者」對於空間的感受度往往不如每天忙碌奔波的上班族或是家庭主婦,但為何在目前的法律制度下,實際的使用者不能自己進行空間改造/創造,而非得要委託別人來設計、規劃?如果一個建築工人有錢、有地,當然他也會蓋房子,但他不是建築師,當他想要為自己蓋一個家的時候,為什麼一定得委託建築師?我們的建築物由建築師和土木技師簽證,反而拉遠了我們和空間的關係;我們的身體由醫師簽證,反而讓我們不瞭解自己的身體。也許就像公部門委託的評審老師們有時並不願為他們所評審過的案子背書,建築師也許也並不想為每一個建築物簽證,醫師不想為每一個他看過的身體負責,我們能夠有勇氣自己負責自己的身體和所處的空間嗎?

獨佔「正規知識」的專業者

C Weave、J Jessop、V Das在《Rationality in the Public Interest》一文中將知識理性的取得區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
一、個人知識:個人的經驗內化,是每個人的基本知識框架。
二、社會知識:由社會所建構的真實,意義近似於價值,包括社會結構、
       社會階級與社會力量等。
三、實證知識:由邏輯推演、經驗觀察以及實驗測量的科學方法所獲得。(註7)

在我們想追求全然客觀即所謂公平的的理性規劃時,卻發現理性是由個人的經驗為基礎架構而成,由於每個人的學習及生活經驗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也不可能有完全客觀的理性。其每個階段價值判斷的取決及推斷,皆是由經驗內化而成的架構去組成,而從社會上得到的知識,也僅只是我們站在狹窄的個人立場所看到的所謂真實,其建立在一個動態的架構之上。

規劃者於規劃過程中經常要面對權力的運作所帶來的影響與結果,規劃過程是否公開民主、資訊是否正確對等、過程是否官僚取向,常常取決於規劃者是否正視規劃中的權力因素。規劃作為是一種深具溝通性及辯證性的行動,藉由瞭解規劃作為可能扭曲或模糊化民眾面臨的未來遠景,批判理論具實用性且可作為倫理上之指導。在規劃作業中,理性與情感經常是相互牽連在一起的,規劃者必須處理人們起伏的情緒及特定的期望。因此規劃者不只在規劃過程中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學會仔細審慎地傾聽,並保有敏感度、自持、與判斷力。在本學期讀到的《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中,作者Forester, J也區分了傾聽listening和聽到hearing的差異,對於聽這件事,規劃者必須有意識、有批判性的去進行,尤其是對抗系統性扭曲的溝通過程,他提出用傾聽作為參與行為的第一步,不僅為了瞭解及辨別認清方向,更重要的是能夠積極的影響行動的參與。(註8)

規劃者進行設計規劃的過程中,權力和資訊的不對等是所有規劃者必須面對的現實狀況,一般情況下決策者應該握有最多資訊、也握有最多權力,但往往其所掌握的資訊是不正確的、或是與規劃方向相抵黜的,此時掌握資訊的那一方便成了握有絕對權力的關鍵,要讓什麼樣的資訊流通出去、要對誰公開、用什麼方式公開、要造成什麼樣的輿論,尤其是在政治理性上,誰能夠參與對話?又是用誰的語言?規劃的專業者經常是為有權力者服務,也因此會出現倡導式規劃這樣的反省和行動,當專業規劃者必須為權力背書時,他往往會選擇看似艱澀的語言以提高大多數人理解分析的門檻,也因此那些錯誤或者不確定的資訊更加被混雜在無謂的浮誇中廣泛地流傳出去。即使他不是有意的,長久處於專業的小房間裡,真正懂得說普通話、白話文的「專業者」並不在多數,多數的「專業者」可以把簡單的事情說複雜,從它的歷史脈絡與理論結構談到未來趨勢社會價值,但卻極少有「專業者」可以把複雜的事情說得簡單易懂。在現實中,社區通常也都是先信了「老師」的這張明牌,再不由分說地全盤接受這位「老師」所帶來的一切資訊、資源,以及他對規劃的所有解釋和「指導」。看似社區與專業者合作無間,事實上完全沒有互動,也不可能會成就好的規劃了。

理論課期末萬言書(二)

何謂規劃?

在學期初的課堂上老師曾經叫我們寫下規劃的定義,當時我寫的是:
「在既有的條件限制下,對目標議題作主題性的資料蒐集與分析,進而從已分析出的結論,盡可能地做全盤性的考量、分配與設計,再針對空間、時間、人力及資源等部分做成完整的計畫。」

而經過一學期,再回頭看看當初寫的定義,先不論用詞定義模糊的部分,對規劃的形容儼然就是「全盤式理性規劃」的定義,甚至也真的出現了「全盤」二字,不禁令我啞然失笑。

「理性」對於規劃來說當然是重要的,在這學期的文獻中也有提到:「理性包含了三大要素-信念、陳述、行動,三者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係,陳述與行動乃基於信念,而信念可以陳述的方式表達。(註1)陳述與行動能被以相同抽象的程度思考;行動可被思考為一種陳述,或陳述能被思考為行動的一種形式。規劃在套用在單純一個範例下來談將會變得錯綜複雜,架構設定可能牽涉比較複雜的回歸程序,而這個程序則和實體價值、策略性與受限的溝通方式理性有關。因此實際上較為可能的方法是將理性規劃、溝通實踐、協調式規劃、組織設立視為四種不同的規劃典範加以整合;而四個規劃典範的倡導者,皆扮演不同的角色,制定不同的過程,並且有不同的目的。

溝通實踐的規劃者認為規劃是一種社會互動過程,不是一種個人的行動,而是發生在人們的互動過程之中。規劃者和使用者如何互動、有效率的產出究竟是不是一個好規劃的最終依歸,抑或是應該要去強調溝通、協調、互動的過程,以達成不同個人或群體間,共同的目標、公共利益?每個人的理性是相同的,但是每個人的位置不同,所以得出的立場也不同。真實世界中的溝通實踐,是否就是取決於權力架構的利益分配?溝通理性是近年來的規劃趨勢,但又僅侷限於規劃過程,實質上的「多數人」無法參與或決定規劃目標,僅能在溝通過程中以利益交換的模式彼此妥協,要如何達成溝通理性的理論實踐?經濟學的爭論是,如果完全以市場角度去看待規劃,則市場失靈,規劃同時也會失靈。多元論者的爭論則是政府在行動方面應該用更大的範圍去規劃、去考量更複雜的狀況來應對。而傳統的爭論只能反映一個圖面上的社會,和現實脫節。馬克斯主義的爭論重視政治對經濟的影響,應該要回到規劃本身來討論。

如果暫時脫離學術性的討論,選擇一種「非專業者」常使用的資料搜尋方式:在中文版(註2)的網路維基百科中查詢「planning」這個字。搜尋結果的前五名(註3)依序是:
1. 戰略計畫(Strategic planning,關聯度:100.0%)
2. 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關聯度:92.3%)
3. 思考圈(關聯度:89.5%)
4. 城市規劃(關聯度:89.5%)
5.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關聯度:89.5%)


中文維基百科的運作開始於2002年10月,目前已有161,173個條目。(註4)在web2.0的世界裡,知識由網路使用者們所建構,其中自然包含了專業者。有趣的是排名第三的「思考圈」,中譯雖然是「思考」(thinking),但其實原文應該是「規劃」(planning)。在中文版網路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註5)
思考圈(planning cycle),是一個管理學的計劃及處境之分析方法。

思考圈模式:
 .身處何地?
 .原因何在?
 .目標為何?
 .如何達到?
 .成功了嗎?
 .Repeat!


其實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在討論的規劃程序嗎?首先要先瞭解我們的處境、做計畫的原因,訂定目標和策略之後執行、檢討、再重來一次。但我們所企求的,並非是在原地無限迴圈的「cycle」,而是不論在哪一方面會有些改變,也許是像廟堂上的塔香一般,有一種向上爬升的力量。然而所謂的向上(目標)又是哪裡呢?

若說這一學期的課讓我收穫最多的是什麼,我想是讓我開始去養成批判性的思考和整理思緒的能力,對於許多我從前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提出質疑,而不是因為讀了這些理論之後,對於規劃增加了什麼「專業」的見解。在社區工作中我常會對專業二字感到懷疑,我們常在自己所建構的、名為「專業」的城堡中,對來訪者給予自以為的慈悲關懷,賜予他們與我等平起平坐的位置,卻從不走到城堡外的世界。

理論課期末萬言書(一)

課程名稱是:「環境規劃與設計理論」,上了一學期還是覺得拗口。
這也是這學期以來覺得最難適應的一門課。

理想的環境規劃設計要依循脈絡,這些理論正是脈絡的收攏整理,
但作為一個規劃相關科系的入門必修學科,
要怎麼決定誰的理論可以出現在講義上、課堂上,成為學生接收這些知識的入口,
規劃理論,是有意識的規劃史嗎?環境規劃設計該有理論嗎?理論又是什麼?

在還沒有想清楚之前,就修了這門課,因為是必修。
還來不及想清楚,就結束了這門課的一學期。

老師要求每個修課的同學在期末時都要繳上一萬字的報告,
說說自己這學期讀到的、得到的、想到的任何心得,老實說是很痛苦的,
在還沒有認同規劃是否該有理論之前,就硬塞了這麼多東西,它們應該是都還堵在門外塞不進來吧......

即使如此還是把報告交上去了,東撿西撿還真有一萬字。



前 言

考城鄉所之前的我剛從一個非營利組織離職,結束所謂「輔導團」的工作,雖說這個名稱不是我們自己給的,只是公部門的招標文件上面的一個稱呼,但在社區裡面打滾久了,卻也因此深深對自己的定位產生非常大的質疑。對於社區而言,我們的確是一群空降部隊,從給社區經費的公部門出來,擁有看似偉大的授權和深不可測的「專業」,但是我們既不能像里長一樣熟知社區裡的人際關係,替社區解決內部問題;也不能代替公部門給予實質上的經費或權力,解決社區的外部問題;更不可能像那些政府高層,替社區喬攏公部門之間無法銜接的斷層;或是直接變身為共同提案單位,直接為社區操刀寫計畫書;於是所謂輔導團便淪於「似乎是來打分數」的--也許在社區眼中更名為「評審團」或是「陪審團」(陪公部門來審查)更為適當--社區總希望和我們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親密關係,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們和公部門的關係近到哪種程度,無法判斷該如何採取說話的措辭;但又希望透過我們來將一些社區在現實面遇到的困難反應給這些從未到過社區的公部門單位,希望他們不要再只坐在辦公室裡擬出一些不可能實行的政策方案。

城鄉所考試之後的暑假,我回到建築事務所打工,重拾大學剛畢業時的工作:寫規劃報告、做規劃設計、參加競圖。業界的規劃標準和學界很不一樣,雖然偶爾也會有「上頭的人都談好了,你們就儘管來投標吧」這樣作票的情況,不過大部分還是在得知招標訊息之後才匆忙準備,得標之後又要應付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而更改設計,最後在各方妥協之下做出最終方案的迴圈裡無限循環。在這種作業模式下,作業時間和人力幾乎都花在解決現況問題和更改設計上,幾乎沒有辦法像學界一樣按部就班地從歷史地理、文獻回顧,一步步去尋找出它的脈絡來。但在這樣的條件下,還是可以產生與土地呼吸相調和的好作品,因為對於即將要產出的設計來說,「現在」是相對重要的一個時間切片,從現況中我們仍能觀察到過去遺留下的蛛絲馬跡,以及各個接點介面上等待解決的問題。

January 25, 2008

無主題點名問卷?

記得在魚ㄦ的版上也有看到過........唔,不過題目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就是歲月弄人嗎?(誤)

理論上應該要點名然後傳出去,不過這種沒主題的點名問卷通常都沒組織性,會很沒動力做。
所以.....那就這樣吧~哈~貼個點名規則記錄一下就好。



點名規則:
A.被點到名字的要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寫下自己的答案,然後去掉一個你最不喜歡的問題再加上一個你的問題,仍然組成20個問題,傳給其他8個人,列出其他8個需要回答問題的人的名字,還要到這8個人的部落格裡留言通知對方——你被點名了,被點名者不得拒絕回答問題,完成遊戲的人將會永遠得到大家的祝福。

B.這8個人要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註明是從哪裡接到的,並且再傳給其他8個人,讓遊戲繼續下去,不得回傳。被點到名字的人將會得到大家的祝福,並且所有美好的願望都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共20題)



1. 你認為分手後的男女朋友還能做普通朋友嗎?
這個嘛......別人我是不知道,不過我有點沒辦法。
雖然說前一陣子有想要聯絡輝,不過其實也不知道電話打過去要幹嘛,畢竟之前不接電話的人是我..............:P
如果看到前任情人的現任男/女友,感覺還是會很怪吧?(思)

2. 你最希望從朋友(不包括愛人)那裡得到的是什麼?
安心感?就像天冷的時候有一杯熱茶放手心。

3. 最近最鬱悶的事?
報告怎麼寫都寫不完......雖說已經放棄一大堆了,可是還是得再熬個夜。

4. 最受不了自己的哪個缺點?
有點討厭自己有時會很白目.....事後回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在幹嘛啊~
不過最討厭的應該還是常常會逃避的這點吧,嗯。真的太常了........:P

5. 遇到喜歡的人,你是勇敢表白還是默默關注?
應該還是暗戀多吧?是說我也還滿 enjoy 暗戀的感覺的~哈~會變身文藝少女~XD

6. 最喜歡哪裡的什麼美食,理由。
倩家喜歡的那家鴨賞~聽說是在頭城某市場裡,不過沒去過,只能用回憶滿足一下自己。
還有幸家自己種的桑椹!超好吃!某年夏天得到一大罐~超爽~*(咦....怎都是吃別人家的......)(汗)
那....還有ㄌㄟ家附近的水湳市場的東山鴨頭的米血~~*去ㄌㄟ家必買的宵夜,米血和大豆干!
有時會買 double,因為怕以後吃不到~哈

7. 說出點你名的人的3個優點(不可刪除題)
優點喔.......(思)有禮貌、說話直(哈~這兩個有點矛盾 XD)、講義氣

8. 你現在最想擁有的是什麼?
雖然很想說「錢」,不過錢是拿來交換的,不是拿來擁有的.........
想要有直接連到娘家的任意門,降子就每次都不用花時間排隊搭車了,
而且拖著行李箱從台北房間搭捷運到國道客運總站,竟然要將近一小時~Orz
台北人的時間都是這樣花掉的嗎?@@"
不過,如果有任意門,好像就不用住外面了啊~哈哈

9. 你的夢想是什麼?
可以跟家人和朋友都住同一個社區.......不用跑很遠就可以每天泡茶串門子。
是說 8、9 這兩題的答案...好像太宅了點。XD

10. 過去十年你最開心的時刻?
只要是跟家人朋友在一起就滿開心的,見到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也很開心~
好像只要一群人一起窩在哪裡,就都很開心.....買尬!真是一整個宅啊!

11. 和戀人/老公/老婆吵架後,通常多久/幾天和好?
當晚吧.....?憋著悶氣睡覺很累ㄟ。不過有些事情好像是沒有經過和好的程序就讓它過了。

12. 大家對long-distance的戀情看好嗎?如何維護LD的感情?
這是否應該問ㄌㄟ?哈~(是說我看到「如何維護LD的感情」第一個念頭是...LD是哪位啊?XD)

在隔壁縣的話也算是long-distance嗎?
車程兩小時以內的話,至少週末還會有點動力想要見面,
兩小時以上或是根本就在國外,除非是很拼,不然跟網友應該沒兩樣吧 :P
關於這點,我真的很佩服輝,他真是太拼了,好幾次讓我很感動。
不過扣除見不見面這問題,遠距離至少會很有話題聊,比起見面又沒話說,應該好多了吧。
(算是有回答嗎?.....)

13. 戀人/老公/老婆讓你最欣賞的優點是什麼?
生活簡單,算是優點嗎?@@"

14. 這輩子做過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沒有,最想從事的瘋狂行為是什麼?
人懶......沒什麼最瘋狂的事......
本來還有個「飛去日本看演唱會」的事蹟可以充數,
不過自從J姊姊曾「飛去日本看電影」之後,一切應該都算是很平淡吧...(茶)
是說如果是讓父母/老師發飆(瘋狂?)的事,應該還算做過滿多的。

15. 十年以後,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打算如何實現呢?
這真是大哉問,我也還不知道。
希望有個住的地方和薪水可以過活,如果有人要養我那就太好了。(誤)

16. 接下來最想去旅行的國家或城市,爲什麼?
還是想去日本~雖然去過很多次,還是有很多地方沒去過。
也有點想去歐洲,不過想到歐洲大陸這麼大,就覺得懶。(←又沒叫你用走的)

17. 有想過放棄現有生活去流浪嗎?如果有,為的是什麼?
流浪這種事太夢幻了,不適合我。(毆)
如果是為了增加經驗,那經驗增加之後要幹嘛?留著下輩子用嗎?

18. 如果中樂透三億會怎麼用?
留一億捐兩億~XD
有一億的話應該就不用工作了吧.....可以宅在家真幸福~*
至於兩億要捐給誰.......也許成立一個基金會比較好?
不過如果要成立基金會,應該要把三億都拿來用,有效運用這些錢,
偏財這種東西來得快去得快,我好手好腳也不用靠它來養。
說是這樣說啦,不過如果能先擋個一萬來買WII的話我也會很高興的~XD

19. 最誇張的失眠原因?
時間太早睡不著?XD
根本很少失眠過啊~黏到床鋪上很快就睡著了。

20. 學生時代最討厭的老師是哪位?為什麼?草菇新增)
我做那麼多壞事,要也應該也是老師討厭我吧~哈哈
不過是說我遇到的老師都滿好的,其實也都只有被念到煩,不到討厭的程度。

January 24, 2008

輕小說風格名字占卜

這算是占卜嗎.......ライトノベル風の二つ名メーカー
總之我就是對這種輸入自己名字之後會產生無厘頭答案的東西完全沒輒~XD

小寒さんの二つ名は…
モノクロームワルツ
叛乱六花です ←做完之後發現只有這個比較像女生名 :P

寒兒さんの二つ名は…
パラノイアストリート
幻惑念慮です

(本名)さんの二つ名は…
ポータブルプリズン
歪空領域です ←這應該是書名吧?!

(本名+姓)さんの二つ名は…
フラクタル
凶星です ←這個很酷~XD~而且是用我本名算的ㄟ~太妙了!

onehamさんの二つ名は…
スキャナーダークリィ
斬鉄無明です ←好帥的名字~(心)

oneham linさんの二つ名は…
アンダーグラウンドプリズン
呻く縛鎖です ←SM味.....(抖)

最棒的是這個:
寒さんの二つ名は…
ダンシングシャドウ
電波騎士です ←非常讚!是主角啊~~~XDDDD(大誤)

yihanさんの二つ名は…
アシッドファクトリー
奈落廃墟です

yihan linさんの二つ名は…
ディバインクライシス
拡散封神です



這.............這是輕小說嗎?應該是封神榜吧~~而且感覺上武打戲太多,愛情戲太少.....(咦)
套句梅衣君的話:「是一部堂堂的大長篇史詩啊(誤)」XD

然後傳給GOMI之後,發現大小寫不同,結果也不同,那就.....再來~XD



Onehamさんの二つ名は…
ダブルビリーバー
二重童話です ←終於出現比較「輕」的名字了

ONEHAMさんの二つ名は…
ハードコアクレイドル
波動抱擁です

Oneham Linさんの二つ名は…
エレメンタルカオス
黎明理論です ←那是啥理論?XD

ONEHAM LINさんの二つ名は…
ソリタリーアイズ
昏迷剣舞です ←感覺很遜的劍舞......

Yihanさんの二つ名は…
シンプルインフェルノ
増殖支配です ←故事的走向有點怪啊.....

YIHANさんの二つ名は…
クラッシュカタルシス
禁断恐慌です

Yihan Linさんの二つ名は…
ジャッジメントブレイド
斬鉄検死官です ←超帥~~~~XDDDD

YIHAN LINさんの二つ名は…
 グラインドコア
地裂幻覚です



唔.......真的是史詩啊.....而且風格太詭異了吧.....
輕小說的名字不是應該像什麼.....輕舞飛揚.......的嗎?@@"
小寒:是說女主角還是只有一個啊.....(遠目)
梅衣:(轉頭)沒有人說主角要跟女主角在一起啊(爆)
小寒:哈哈哈 說得好 女主角就是該到處漂流(咦)
梅衣:然後每到一個地方就增加新的下僕...(抖)
小寒:(抖)禁後宮文
梅衣:那禁不禁忠犬攻 ← 整個糟糕化了這人(毆)
小寒:忠犬我就收下了(咦)
梅衣:(爆)原來忠犬攻(?)是寒的野望
小寒:我愛大狗(誤)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啊.............(大誤)

January 15, 2008

文化系女子、干物女、腐女子

下標題時有點困惑。
這三個名詞其實毫不相干,它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出自日本的、對女性的分類」。

被分類者是女性,當然無庸置疑,
而分類者是男性嗎?前兩者也許是,而「腐女子」應該是同人女之間的互稱,
至於什麼是同人女呢.......(好麻煩啊...請大家自己估狗一下,感恩。)

一切都是因為在 aNobii 看到 一篇關於「文化系女子」的討論 開始:
資料來源:新浪網

日本的男性瘋狂地「萌」(日文中的「萌」,指的是很喜愛的事物的意思)文化系女子,文化系女子其實算是女御宅族裡的一類,因為喜歡藝術、閱讀、電影、戲劇等的文藝嗜好,知性清新,思想獨立,讓很多日本男性「萌」到受不了。
日本《Eureka》雜誌,最先出現「文化系女子」這個名詞,該雜誌的文化系女子特集,甚至還引起日本廣泛討論。
「Eureka」是阿基米德泡在浴缸中,靈光一現,所喊出來的那個字, 它的意思是「有了」,是有所發現時的歡呼聲。以此命名的《Eureka》雜誌,正是希望能提出有影響力的文化評論。

(中略)

根據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的觀察報告,認為文化系女子其實就是不折不扣的 女「御宅族」......(後略)


(離題一下)是說......我看到「Eureka」只會想到交響詩篇 Eureka 7.....Orz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詞的定義:資料來源:Hatena Diary

文化系女子 ぶんかけいじょし

文学や漫画といった書籍、音楽、映画、美術、演劇など文化全般を愛好する女性を指す。アウトドアではなく、インドアな趣味を持つ女性ともいえる。単に各文化を鑑賞しているだけではなく、その文化に対して強い思い入れを持っているかどうかがポイントとなる。


(以下是知識貧乏的亂翻譯)
指對文學、漫畫等書籍、音樂、電影、美術、戲劇等文化全面愛好的女性。興趣大多是在室內而非室外。不單只是對文化的鑑賞,而且還抱持著堅定的想法、價值觀。


文化系自然是相對於體育系而言,據我所知這樣的用詞是來自社團分類,
對我來說的話,文化系女子大約就像這樣的形象:
(當然要扣除「千金小姐」這個條件,畢竟她是來自錢堆櫻蘭。)

城之內綾女,櫻蘭高校男公關部二年A班副班長。

文化系的形象,完全跟御宅族無關啊!
(但也許跟「傲嬌」有一點點點點點點點相關.....:Q)

雖然對新浪網該篇文章不置可否,但日本媒體在營造女性的「知性」形象時,
的確也只有幾種版本,其中最明顯的應該就是女強人和文化系女子。
而新浪網記者引述的「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觀察報告,更是完全錯誤,
文化系女子怎麼會等於御宅族呢?!!(何況御宅族並不只限於男性...)
不過這種搞錯「御宅族」定義的錯誤在台灣也已經存在已久,久到我都懶得解釋了......(勤於解釋的文章有很多,也麻煩大家自己估狗一下,感恩。)

那就更不用說在群組討論的回應裡面,還有人提到「干物女」,
我猜是因為原文中提到御宅族的緣故,使得不修邊幅的干物女形象再度浮現。
幸好網友回應中干物女一詞(只有)出處是正確的,
雖然跟香菇乾掉並沒有關係,也並不會「只想在家中吃、喝、玩 樂,不想出門工作。」......Orz
怪哉,若是有看過「螢之光」的話,怎麼還會錯得這麼離譜???
(更正:從該名網友的部落格文章中得知原來此人並未看過「螢之光」)

干物女 ひものおんな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干物女(ひものおんな)とは恋愛を放棄している、様々な事を面倒くさがり、適当に済ませてしまう女性のこと。


會用「干物」來形容,不是因為什麼皮膚像香菇乾、魚乾,
而是因為女主角小螢常常喝啤酒配老家寄來的魚乾(在院子裡用火爐烤,鄉土味十足),而不是當個「知性的都會女性」去沙龍和心儀的男性用雞尾酒對飲啊!
日本人提到「香菇」,總是會和陰暗、潮濕、老舊這些形容詞拖不了干係,
跟台灣人看到「香菇」兩字總覺得一定「非常乾燥」的形象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循著回文中的連結來到該網友的部落格
發現這人對「腐女」的定義完全就是一個「」字!!

該網友對「腐女」的定義是:「只想在家中吃、喝、玩 樂,不想出門工作,逐漸腐爛
救命!這叫做「繭居族」或是「尼特族」好嗎?!

尼特族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尼特族是NEET在台灣的譯音,NEET的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34歲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指的是15~34歲年輕族群。


ㄟ.....有點離題了,而且我為何一直在找定義......Orz

腐女子 ふじょし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腐女子(ふじょし)」一詞源自於日語,是由同音的「婦女子(ふじょし)」轉化而來,為喜愛BL的女性自嘲的用語。
腐女子的「腐」在日文有無可救藥的意思,而腐女子是專門指稱對於男男愛情——BL系作品情有獨鍾的女性,通常是喜歡此類作品的女性之間彼此自嘲的講法。非此族群以「腐女子」稱呼這些女性時,則是帶有貶低、蔑視意味的詞彙。
(中略)
像「萌」一詞一樣,使用「腐」時代表腐女對特定ACG或者真實世界中男性人物、關係等產生BL幻想。(後略)


「腐」其實完全跟外表無關,而是指一種心理狀態,更和乾掉或腐爛毫無關連.........
是說在 aNobii 上的討論串,我還是回覆了:
『新浪網這篇文章完全搞混了「文化系女子」、御宅族和坊間所謂宅女。不知為何得以混淆視聽卻大大方方的放在網路上傳閱,況且「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如此完全錯誤的斷言,是否有辱該單位的名稱?』



寫到這裡都有點累了,
我幹嘛認真了啊,竟然為了一個對這議題毫不關心的路人找這麼多資料?Orz

January 8, 2008

新年新氣象計畫表

新年當然也不能錯過 做計畫,沒想到自己竟然就這樣玩了一個晚上.......Orz

小寒のカレンダー

太好了!就這樣執行吧!(大誤)

寒兒のカレンダー

「寒兒」的計畫表也不錯....禮拜一用功,禮拜二到五約會~*
可惜每個月要(.....跟誰?!)決鬥一次,有點累。

寒のカレンダー

「寒」是幾乎一整個月在約會.....搞啥?!(╯-_-)╯╧╧

onehamのカレンダー

............不是約會就是聯誼嗎.......這些名字是怎麼回事?!╰(‵□′)╯
是說除了聯誼以外,它週末的安排還滿切合實際的。(毆)

脳内メーカー

本來是很久以前做的 脳内メーカー,不曉得為何卻忘了記在部落格上。

小寒的腦內

寒兒的腦內

......真是太好了,一個「愛」一個「欲」是怎樣.....好放縱的人生啊!Orz

綜合以上兩個的是「イカン」
イカン的腦內

充滿撲朔迷離的.......我也不懂。
寒的腦內

いかん的腦內

雖然很清楚,也很謎的....XD
oneham的腦內

January 2, 2008

2007 → 2008

首先向各位介紹嘴唇乾裂的竹炭泡芙星人草莓口味~*XD

跨年夜買的竹炭泡芙星人~XD

本來想在2007年最後一天寫的文章,忘了為何忙到沒時間靜下來寫,
結果很快的,2008年第一天就又過了。真殘忍。

是說要不是有勤勞的倩,每年一次這樣的回顧,我大概也沒那習慣回頭看自己到底都做了些什麼。
想想 2007 這一年還真動盪,從桃園回台中,再從台中到台北,
好快,就這樣過了。


一月,辭去工作的第一個月,開始研究所的報名。
開始打包桃園的行李,月底的時候搬回台中,
負責的還是當年幫我把這些東西從台中搬上桃園的痞男搭檔,
一邊像老媽般地碎念「花錢買這些玩具幹嘛?不如把錢存起來...」一邊緩慢的搬,
痞男的老爸是位動作快、確實又安靜的伯伯,硬是把家具、箱子全部塞進三噸半小貨車,堆得老高。

二月的過年前開始準備研究所考試,主要是英文和藝術史、設計概論。
有認真看了幾本書,不過整體來說,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認真的考生。:P

三月初,台大筆試。
考完的那天是新生營姊姊們聚餐,之後幸提議去樂生看看。
第一次步入樂生

三月底中原筆試,也連著兩天去樂生市集。
考完的那天在樂生大禮堂門口的攤位裡接到姜的電話,距離上一次失戀酒聚已經三年多,緊張忐忑。
一接起,姜竟然玩起「猜猜我是誰」的遊戲~XD
還問,為什麼我手機裡有她的電話號碼,卻完全沒打過。
於是約了隔天上山到羅那、久美部落。

峰迴路轉的三月,
從部落回來的晚上,姜帶我踏進新的東海書苑

四月
台大口試、輔大筆試陸續考完,沒一家有把握的,總之看著辦。
媽的車子被撞,挺樂生大遊行前一天接到台大錄取通知。
前後猶豫了好幾天,決定不等輔大考試結果,去台大報到。
也開始在姜那裡工作,還不太敢踏進事務所,於是賴在樓上工作室。

四月到八月都在姜的事務所打工,還有幫忙做合樸DM。
跟著姜從南到北地跑。
隨著暑期工讀生來報到,團體工作之後,我的座位也從四樓搬到三樓。
每天從書苑帶一杯咖啡,七點準時在二樓看電影,現在想想,真是好忙碌又好充實好舒服的日子。

八月中開始往北移動,找房子、搬家、新生體檢、適應環境。
九月初學校註冊,戰戰兢兢地再度開始學生生活,
然後就在每週心得、報告、心得、報告的重複循環中,一學期竟然也就過了。

竹炭泡芙星人平面圖~

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結婚、買房子,其實沒有對我造成太大壓力,
對於即我將經歷的三十大關,老爸老媽也非常開明,完全不曾催婚逼婚,
(這時候就會覺得,身邊有還沒結婚的同學真好~XD)
上回跟老爸吃飯時討論到我暫時還沒有要結婚的打算,竟然被建議說那是否考慮要有個固定的性伴侶......Orz
天哪!我整個被嚇到,到現在還是覺得超驚嚇,
我家會不會太開明了一點~女兒我自己好像不太能適應。@@"

即使事隔那麼久,用電腦打字出來,還是覺得很驚嚇。唔......

是說感情的事我倒覺得不急,
況且上研究所之後,周圍盡是七年三班、四班的同學,
雖然我也常會完全忘記自己跟大家差了這麼多歲,但偶爾想到還是覺得恐怖,
很怕自己是白活了這六、七年。

聖誕節時傳了簡訊給輝,沒有傳成功,似乎是他換號碼了。
雖然也是有他家裡的電話,但思量著最後仍然沒有撥。
都過一年半了,也許他交了新女友,進度快的話結婚也是有可能的,
不知道他過得如何,真的希望他一切都好。

下一個交的會是男友或女友,反倒讓我覺得很期待。
經過U的事情之後,我覺得自己似乎能接受男人多一些,
本以為自己是五五分,但照現在看來,不要說是六四或是七三、八二,搞不好我是異性戀......Orz
讓我覺得很沮喪,似乎生命裡少了一塊很重要的什麼。
姜也驚訝我竟然在女生方面完全沒有經驗......很奇怪嗎?(=w=)a
我可是六年級的人啊~就連台灣的同志大遊行也是這幾年的事不是嗎?>"<

總之,交男友並不是 2008 新願望,順利開始寫論文才是。:P

至於S和那個據說不能說的節日
其實也沒有那麼不能說,前幾天也才和J聊到過。
我已經不想再當她的好友,承受她這麼多沒來由的負面情緒和指控,
既然現在身為同班同學,就僅僅當個同學,不也很好,對彼此都輕鬆。
如果因為這樣而不能有個「完整」的定期聚會,我很抱歉,
但要我就目前的狀況,硬是用「彼此都是好友」的身份出席,我也做不到。
我們有這麼熟悉能夠到彼此互稱好友的地步嗎?
與其說要找回熟悉感,倒不如說習慣這種陌生感,還比較合理。
所以,就這樣放著吧。

2008 年,ㄌㄟ要搬回台中了,我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適應台北這城市。
非常想念台中和桃園。
幸而我還有許多好同學好朋友在身邊,實習要好好認真地做,心得不遲交,
和小非約定不能蹺課,一定要做到。

希望無論有沒有能力,我都能夠加倍回報別人對我的好,也讓我有智慧能夠理解別人對我的不好。
照顧好自己是對自己負責的第一步,心中若是精進,也會反映在外在上。
要記住責任感與榮譽心,然後比 2007 年多回家幾次。

竹炭泡芙星人望向遠方~XD

感謝 ↑ 竹炭泡芙星人參與本次回顧~*
不過不好意思,在 2008 的第一天就被我吃掉了~XD

January 1, 2008

世紀之謎:牽手算是有在一起嗎?

目前累積票數 26:16(以下粗體字母部分是寶貴的男性意見)
原本我以為票數會一面倒的說,沒想到竟然差不多。(嚇!)


(抱歉我只是想搞笑一下~XD)


牽手算是有在一起 26票(♂:♀=7:19)

.C:我現在連要好的女生朋友都不會牽手了,「牽手」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很普通」的事情了 =w="
.P:是啊,不然咧?
.R:當然有算。十指連心呀~心就在一起了~
:牽了嗎牽了嗎(抱歉你八卦錯人了...= =")
.M:算有吧...即使因為大家定義不同有點不確定但還是傾向這邊
   因為那是個有宣示性的 有象徵意義的動作嘛 至少對我來說啦
:怎麼 你被牽了?(不是我啦...........="=)
   那擁抱算是有在一起嗎?(很好...加開一題嗎?= =")
.O:牽手就算啦 怎麼會不算
:廢話 我和一般朋友走路也沒牽手過(男生的一般朋友走路應該不會牽手ㄅ.....請認真回答!)
   我和你走路也沒牽手過啊
   給牽 除非他當你是阿媽 不然就是一起了(很好!感謝您的答案)
   我當時也這招耶 假裝牽手過馬路 試探(ㄟ......)
   手還是不要亂牽好(謝謝你啊)
.Z:因為人不習慣跟異性到處碰 你沒事會跟男生牽手嗎?不然你跟誰牽手算不喜歡
:對大多男生來說算ㄅ 對少部份女生不算
.E:牽手=在一起
:就是談戀愛了才會牽手阿 但是我例外......
   如果女生說不算 那就是 我們要去好好安慰男生
:畢竟牽手是種信任 也是種保護吧
.U:算有吧,除非是滑倒牽手啊哈哈哈
.G:牽手喔....不是有在一起才會牽嗎(←純情)(爆)
.E:你沒事會跟男生牽手嗎?
.T:我可是把我跟我老公的在一起紀念日訂在牽手那天唷(很好!這位新娘!)
   可是我突然想到 其他有牽手的男生都沒有在一起ㄟ(...........= ="""")
   好像還是要有繼續下一步 才會把牽手變成有意義


牽手不算有在一起 16票(♂:♀=7:9)

.I:那要看跟誰牽手啊!你牽我手一點感覺都沒有。(謝謝你啊姊妹....=..=")
   要看那個人花不花心啦,真的會有人把牽手當作一種禮貌而已,有的就感覺要把人家娶回家一般。
.U:沒有!!那叫吃豆腐!(非常好!XD)
:誰牽你手(不是我啦.....Orz)
   不要不好意思嘛 又不是剛出社會 多試幾次就知道了
   每次都牽就不是誤會或巧合吧 單次可能是意外
   不然 就問嘛 幹嘛拐彎抹角 害羞哩(哈~因為發現男生和女生對牽手的定義好像真的不一樣)
   亂說 一定有人裝傻才會定義不一樣 問我最準 我是男孩(.....是嗎?這位社會人士 = =")
:看人啦...(逃)
.N:因為 牽手可以不用情感 不代表在一起 好朋友也可以牽手
.B:牽手不算在一起 說了算 哈哈哈
.D:要看是誰
.J:朋友也會牽啊
:牽手只是彼此有好感 但是還不算在一起吧 一起應該要有口頭上的承諾
.W:理由同上(.....這就是所謂的夫妻同心嗎?XD)
.Q:牽手應該不算在一起吧 我跟很多人都會牽手啊
:連XX都不算了(←請自己填字)會在一起就會在一起啦~~
   (TF你們這對夫妻,可以這樣愚弄世人嗎?!)
:有很多情境設定,所以不覺得這就是在一起 o_o


所以目前男生 14人中, 7人覺得牽手算是在一起,7人覺得不是,
    女生 28人中,19人覺得牽手算是在一起,9人覺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