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期初的課堂上老師曾經叫我們寫下規劃的定義,當時我寫的是:
「在既有的條件限制下,對目標議題作主題性的資料蒐集與分析,進而從已分析出的結論,盡可能地做全盤性的考量、分配與設計,再針對空間、時間、人力及資源等部分做成完整的計畫。」
而經過一學期,再回頭看看當初寫的定義,先不論用詞定義模糊的部分,對規劃的形容儼然就是「全盤式理性規劃」的定義,甚至也真的出現了「全盤」二字,不禁令我啞然失笑。
「理性」對於規劃來說當然是重要的,在這學期的文獻中也有提到:「理性包含了三大要素-信念、陳述、行動,三者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係,陳述與行動乃基於信念,而信念可以陳述的方式表達。 」(註1)陳述與行動能被以相同抽象的程度思考;行動可被思考為一種陳述,或陳述能被思考為行動的一種形式。規劃在套用在單純一個範例下來談將會變得錯綜複雜,架構設定可能牽涉比較複雜的回歸程序,而這個程序則和實體價值、策略性與受限的溝通方式理性有關。因此實際上較為可能的方法是將理性規劃、溝通實踐、協調式規劃、組織設立視為四種不同的規劃典範加以整合;而四個規劃典範的倡導者,皆扮演不同的角色,制定不同的過程,並且有不同的目的。
溝通實踐的規劃者認為規劃是一種社會互動過程,不是一種個人的行動,而是發生在人們的互動過程之中。規劃者和使用者如何互動、有效率的產出究竟是不是一個好規劃的最終依歸,抑或是應該要去強調溝通、協調、互動的過程,以達成不同個人或群體間,共同的目標、公共利益?每個人的理性是相同的,但是每個人的位置不同,所以得出的立場也不同。真實世界中的溝通實踐,是否就是取決於權力架構的利益分配?溝通理性是近年來的規劃趨勢,但又僅侷限於規劃過程,實質上的「多數人」無法參與或決定規劃目標,僅能在溝通過程中以利益交換的模式彼此妥協,要如何達成溝通理性的理論實踐?經濟學的爭論是,如果完全以市場角度去看待規劃,則市場失靈,規劃同時也會失靈。多元論者的爭論則是政府在行動方面應該用更大的範圍去規劃、去考量更複雜的狀況來應對。而傳統的爭論只能反映一個圖面上的社會,和現實脫節。馬克斯主義的爭論重視政治對經濟的影響,應該要回到規劃本身來討論。
如果暫時脫離學術性的討論,選擇一種「非專業者」常使用的資料搜尋方式:在中文版(註2)的網路維基百科中查詢「planning」這個字。搜尋結果的前五名(註3)依序是:
1. 戰略計畫(Strategic planning,關聯度:100.0%)
2. 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關聯度:92.3%)
3. 思考圈(關聯度:89.5%)
4. 城市規劃(關聯度:89.5%)
5.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關聯度:89.5%)
中文維基百科的運作開始於2002年10月,目前已有161,173個條目。(註4)在web2.0的世界裡,知識由網路使用者們所建構,其中自然包含了專業者。有趣的是排名第三的「思考圈」,中譯雖然是「思考」(thinking),但其實原文應該是「規劃」(planning)。在中文版網路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註5)
思考圈(planning cycle),是一個管理學的計劃及處境之分析方法。
思考圈模式:
.身處何地?
.原因何在?
.目標為何?
.如何達到?
.成功了嗎?
.Repeat!
其實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在討論的規劃程序嗎?首先要先瞭解我們的處境、做計畫的原因,訂定目標和策略之後執行、檢討、再重來一次。但我們所企求的,並非是在原地無限迴圈的「cycle」,而是不論在哪一方面會有些改變,也許是像廟堂上的塔香一般,有一種向上爬升的力量。然而所謂的向上(目標)又是哪裡呢?
若說這一學期的課讓我收穫最多的是什麼,我想是讓我開始去養成批判性的思考和整理思緒的能力,對於許多我從前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提出質疑,而不是因為讀了這些理論之後,對於規劃增加了什麼「專業」的見解。在社區工作中我常會對專業二字感到懷疑,我們常在自己所建構的、名為「專業」的城堡中,對來訪者給予自以為的慈悲關懷,賜予他們與我等平起平坐的位置,卻從不走到城堡外的世界。
註1:Ernest R. Alexander, "Rationality Revisited: Planning Paradigms in a Post-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註2:在英文版的網路維基百科中查詢則有不同的結果:出現其單字解釋。英文維基百科開始於2001年1月,較中文版晚三個月,現在已有超過1,000,000個條目。
註3: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search=planning
註4:統計至2008年1月20日為止。
註5: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0%9D%E8%80%83%E5%9C%88&variant=zh-tw
0 commen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