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如果是一兩年前的我,大概不會對這個連結有興趣,不過我突然想到,之前死貓有問過我是否能幫她找一本書,作者是一位精神分裂者,她想知道從精神分裂者自身的觀點是怎麼看自己,而不是從醫生或旁觀者的觀點。我聽到時覺得很妙,在死貓之前,我從不覺得精神分裂這詞會跟我自己產生什麼關聯,也從未想過視角不同的這些事情。
於是便點開了這個連結。
(2006/01/21.攝自日本宮澤賢治童話村)
前兩禮拜回台中時,跟著父上母上去了他們的讀書會(關於佛學的),有些部份父上大人之前有跟我提過,所以理解起來沒有想像中那麼艱澀。其中提到「我」是由許多概念組成,以及「我」是虛幻的(妄)等等,晚餐時我又再問了父上大人這個部份,(聽說有點類似當年的存在主義XD)也請父上一併說明精神分裂者在「我」的這部份該如何解釋,父上的回答讓我想了許久,似乎能理解了,如今想要重述卻又覺得相當困難。
但我覺得也許真的相當接近死貓的狀況,許多的念頭不受控制的一直升起、將思緒淹沒,似乎差一點點就能夠證明某件大家都不知道的真理、無人能理解的孤獨。
《精神病人的世界》這系列文章也給我同樣的感覺。文章連結的標題裡註明出處是「塔塔的死亡週刊」,以這兩個關鍵詞搜尋,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簡體中文版與繁體中文版的文章轉貼。我想,和我一樣看了文章之後覺得有所感觸又說不上來的讀者應該也相當多才是。
其中有幾篇,我甚至有看過相同主題的漫畫或小說,比方說第七篇〈飛禽走獸〉
.....不就是寿たらこ的《SEX PISTOLS》嗎?XD
後來意外的找到它出版的消息與書名:《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可惜似乎只有簡體中文版。
(2006/01/21.攝自日本宮澤賢治童話村)
如果有人問我是否有宗教信仰,我會回答佛教,但如果再問我虔不虔誠,我可能會給對方一個非常困惑的表情。
因為我選擇相信的這個佛教,不是因為有一個佛,才有這一個教,所以我不知道你想問的是我要對誰虔誠,哪一個佛?哪一個菩薩?或者因果關係本身?
所謂佛教,也只不過是一個方便的概念,我答的佛教和你問的佛教,是同一種東西嗎?一個月前的我相信的佛教是因果關係,但是目前的我相信的佛教是要超脫因果關係,所以我沒辦法回答你,佛教是什麼、超脫之後又是什麼。所以我在看第35篇「行屍走肉」的時候,也同作者一般(雖然觀點不同)不想跟那位受訪者糾纏不清,沒有意義。
又如同作者在最後一篇的那個訪談,氣泡脫出了果凍之後是什麼?沒人知道。然而世界也不會是果凍,當說出「假設它是果凍」這句話,它就不是果凍了。
但它也是果凍,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佛教。
這系列文章從一開頭就非常吸引我,因為「我」是什麼就是佛教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也許大部份的人都會聯想到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但是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反論,比方說,睡覺的時候、發呆的時候,難道「我」就不存在了嗎?比方說,一般認為沒有生命的東西(杯子、滑鼠墊、紙箱...)難道就不存在了嗎?因此我只願意把它當作一個自誇,向世人說明自己也是有在用腦的這樣。
我家父上大人最近用了一句淺顯易懂的話,來說明「我」的「存在」:
『我們都是生活在概念之中。』
一般來說,會把這句話裡的「概念」想成是價值觀、道德觀、社會關係之類的東西,但是更廣義的來說,長相是一種概念、顏色是一種概念、數字是一種概念、空間是一種概念、時間是一種概念、存在也是一種概念,「我」也是一種概念。
作者在第33篇「朝生暮死」裡面說到的,就很接近我對於「我」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在身體周圍。用那些騙子、半仙的話就是氣場,說偽科學點兒就是個人的磁場。其實說的都對,也都不對。說的對是因為的確有類似的感覺;說的不對是因為那個劃定還是以概念劃定的。我可以試著解釋下:其實那種所謂個人的空間,是自身的綜合因素造成的。拿我舉例,從我的衣著,舉止,到我的眼神,表情,動作,還有我因為情緒造成的體內化學物質分泌,然後通過毛孔擴散到空氣中,這些都是造成那個所謂空間的因素。』
這些還只是表象上的、具象化的,我覺得「我」應該還包含了思考、知識、業(因果關係)等等之類的東西,承載在靈魂這個載體上,不斷輪迴,而所謂「修行」的最終目標「超脫輪迴」,也就是「無我」,在那種狀態下,沒有(或者說超脫)了因果、沒有我、也沒有啥靈魂之類的東西,超脫出「概念」,所以這些存不存在啦、有啦、無啦也都無關緊要了。
這是凡人我盡全力所能想像到的極限了。
在作者的最後一篇也有提到「想像力」這件事,「我」能夠想像是建立於「經驗」(也是「我」之一)之上,不是憑空存在,所以天生的盲人沒辦法知道你口中的『紅色』是什麼,然而你所說的紅色和我所認知的紅色,理論上也不是同一種東西,因為我們都生活在「概念」之中。
講得好像很玄,其實並不是什麼需要「悟」的大道理。
好幾篇都提到量子物理,不禁讓我想起《銃夢》裡的鐵士代諾博士,當年完全不懂為何身為科學家的他會一直提到「業」的問題,如今卻想飛奔回老家把這套漫畫挖出來再看一次。
好幾篇也都提到看待世界的角度問題,不禁讓我想起畢卡索,以及這位在後腦勺植入攝影機的教授。
還有其他的,
比方說畢卡索的眼睛是不是真的能夠看到這麼多角度一如他的抽象畫。
比方說如果靈魂真的存在,是不是也存在有一種風,只有靈魂能感受得到。
比方說「朝生暮死」的那篇,讓我想起《蟲師》裡的某一種蟲,我們所謂的一天就是它們的一世,每一天都真的是一個新的開始。
比方說岡野玲子筆下的晴明在感知到大地的脈動、宇宙的呼吸時,是否就是佛教所說的全知;而他的妻子(忘記名字了Orz)用圍棋將他救回時,是否就是第40篇「棋子」裡所謂世界的濃縮。
但這也只不過是我用這一世中截至目前為止所經驗過的概念,得出的想像,所以難怪出版後的書名是叫做《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誰能證明誰才是瘋了、誰才是真實呢?
最後列一下這系列文章的各個篇名,和出版後的篇名似乎有點不同,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買書或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精神病人的世界」與「塔塔的死亡週刊」:
第一篇《角色問題》
第二篇《夢的真實性》
第三篇《四維蟲子》
第四篇《三隻小豬——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第五篇《三隻小豬——後篇:多重人格》
第六篇《進化慣性》
第七篇《飛禽走獸》
第八篇《顱骨穿孔——前篇:異能追尋者》
第九篇《顱骨穿孔——後篇:如影隨形》
第十篇《生命的盡頭》
第十一篇《殺戮動物》
第十二篇《蘋果的味道》
第十三篇《生化奴隸》
第十四篇《永遠,永遠》
第十五篇《真正的世界》
第十六篇《時間的盡頭——前篇:橘子空間》
第十七篇《時間的盡頭——後篇:瞬間就是永恆》
第十八篇《孤獨的守望者》
第十九篇《雨默默的》
第二十篇《最後的撒旦》
篇外篇 1《有關精神病的午後對談》
第二十一篇《女人的星球》
第二十二篇《在牆的另一邊》
第二十三篇《死亡週刊》
第二十四篇《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傳輸》
第二十五篇《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壓縮問題》
第二十六篇《迷失的旅行者——後篇:回傳》
第二十七篇《靈魂的尾巴》
第二十八篇《永生》
篇外篇 2《精神病科醫生》
第二十九篇《表面現象》
第三十篇《超級進化論》
第三十一篇《永不停息的心臟》
第三十二篇《禁果》
第三十三篇《朝生暮死》
第三十四篇《關於預見未來》
第三十五篇《行屍走肉》
第三十六篇《活死人》
第三十七篇《角度問題》
第三十八篇《關於時間》
第三十九篇《雙子》
第四十篇《棋子》
第四十一篇《偽裝的文明》
第四十二篇《大風》
第四十三篇《雙面人》
第四十四篇《滿足的條件》
第四十五篇《薩滿》
第四十六篇《偷取時間》
第四十七篇《果凍世界——前篇:物質的盡頭》
第四十八篇《果凍世界——後篇:幕布》
篇外篇 3《人生若只如初見》
0 commen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