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0, 2006
瞄準御宅族
今天在博客來看到這本書,非常驚訝,一來是有種「果然開始出這種書了呀」的驚嘆,二來是「現在才開始這樣的討論會不會太晚了一點」,竟然2004年才成立御宅族市場預測小組,2006年才有中譯本,這樣的市場應該已經不能算是在藍海了吧........
我把網址丟給山口和彥彤看,兩個人都覺得...怎麼會出這種書,書裡面對於 OTAKU 的分類也是非常微妙,竟然還有所謂「旅行御宅族」、「時尚御宅族」....Orz
彥彤說得好:「追求時尚完全不會被叫成是御宅族」我也有同感。
這本書對於 OTAKU 的出現(竟然說是因為五星物語OVA版...真的很誇張)和行為分析,和我所認知的宅男/女們真的相去太遠,把 OTAKU 當成肥羊就算了,至少你們要賺人家的錢,也應該好好認真的研究一下人家啊,難道不知道 OTAKU 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沒有認真考據嗎~哈
在此就貼一下這本書的書摘,讓大家多方比較一下。
瞄準御宅族
OTAKU SHIJOU NO KENKYUU
作者:野村總合研究所、御宅族市場預測小組
譯者:江裕真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6 年 12 月 08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以下書摘資料來自博客來網頁:
前言
為研究御宅族市場的行銷理論,野村綜合研究所自二○○四年起成立了御宅族市場預測小組,開始相關活動。這是我們針對內容產業與娛樂產業所做的自主性研究的一環。
詳細內容就請各位閱讀正文了,在此先稍微談一下。目前,御宅族的存在之所以受社會大眾矚目,是由於資訊處理的成本/效益比急劇提升(其中又以網路的普及為代表),以及日本社會的全面成熟等多重因素所導致的。此事又帶有一股堪稱「歷史性轉換」的規模感。
御宅族文化的興盛,除了讓人想起大眾文化趨於成熟的江戶時代元祿期之外,個人大量收取與發送資訊的那種「網路環境下,個人的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的形成,我們也算是親眼目睹了其過程。另一方面,「嗜好的聚焦化、微小世界之神的誕生」以及「濫發匿名文章、垃圾廣告信、網路詐欺」等欠缺道德的資訊傳播行為雖然也跟著增多,我們倒樂觀地認為,這只是伴隨著過渡期而來的部分混亂而已。
從行銷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對於御宅族的認知,已經由過去的「利基的市場區隔、規模小而優先度低」轉變為「影響力大、扮演領導市場的角色」了。此外,有個能讓高水準的資訊傳播、購買力以及所形成的社群,發展為資訊存積、傳播、市場領導角色的機制,已經以軟體、內容等領域為首,擴及於釣魚、鐵路、郵票等傳統的狂熱者市場中。今後,再推展到健康或時尚等領域,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本書是要從漫畫、動畫、藝人,到旅行、攝影、鐵路等傳統且具代表性的狂熱者領域出發,針對御宅族市場的現況與特質、既有狂熱者市場如何發展至今,以及未來會如何發展等事項進行概括性的探討。
針對這些項目所做的分析,可望描繪出不分領域都相通的御宅族機制,以及其內在動機。各位若能從中尋得一些線索,不是據以迎向「個別利基市場」,而是據以迎向「既多元又有共通點的御宅族市場」、積極作為的話,實屬萬幸。
二○○五年十月
株式會社野村綜合研究所 資訊.通訊顧問二部部長 桑津浩太郎
第一章 御宅族概論:御宅族興起之際?
何謂御宅族?──重新勾勒御宅族樣貌
「御宅族」讓人想到各式各樣不同的人物。這個字原本是第二人稱代名詞,用以稱呼SF狂熱者或動畫狂熱者之類的人,後來轉用於指稱特定領域中的一群狂熱分子(註1)。但目前在一般人心目中,「御宅族」已經變成和「狂熱者」(mania)、「核心玩家」(core user)、「怪胎」(freak)等字眼帶有相同程度的意思了。隨時代的變遷,御宅族的特質已有所不同,於是就有人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探討「御宅族是什麼樣的人?」,像是「御宅族的定義」或是「御宅族與狂熱者的不同」等等。
野村綜合研究所自二○○四年起所實施,而成為本書基礎資料的「御宅族市場調查研究」,主旨在於把各方已提出不同觀點討論過的「御宅族」,當成是消費社會中一種普遍的現象,然後盡可能以定量且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它。
為此,本書所採用的御宅族基本定義是:「御宅族有某種人、事、物做為執著的對象」、「御宅族以甚為極端的方式把時間與金錢集中消耗在該對象身上」以及「御宅族對於該對象有豐富的知識與創造力,而且會從事一些散播資訊與創作的活動」。我們會在第二章針對御宅族的定義以及其背景做解說,但在此先稍微一提,大家到目前為止稱為「狂熱者」「怪胎」的那些人,我們也都列為御宅族。因此,不光是那種大家講到「萌」(註2)就會聯想到的動畫或電玩領域,許多商品與服務,像是汽車、旅行與時尚等等,也都會有御宅族存在。
「狂熱者」、「御宅族」的字彙變遷
由於御宅族會講一些「萌」之類的字眼,目前很受大家注意。但他們可不是最近才突然冒出來的。
如果以日本最典型的動畫御宅族為例來說明,據說是「五星物語」這部電視動畫吸引了一群迷友,才有「御宅族」這個字的出現。但這部動畫首次播映,也是一九八一年時的事了,距今已經二十年以上。
此外,再往前追溯的話,堪稱古典御宅族嗜好的郵票與錢幣,想當然比動畫還久遠。最早的郵票,是一八四○年由英國發行的。在二十一年後的一八六一年,專為集郵者準備的「集郵冊」問世了,在在顯示出集郵者,也就是「郵票御宅族」,已經成長到不容忽視的規模。由於日本最早發行郵票是在一八七一年(明治四年)時的事,所以日本的郵票御宅族也是在這個年份之後才出現的。但怎麼算也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
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這種對特定對象懷抱著濃厚興趣的一群人。另一方面,「御宅族」這個字的適用範圍也漸漸擴大,廣泛用於形容「有強烈固定偏好」的人。二者間關係的變遷,如圖表1-1所示。
當時,「御宅族」一詞不僅用於表示對動畫或漫畫有強烈固定偏好,其定義中也包括這群人在外觀上的特徵,或獨特的溝通型態在內。一九九○年代,隨著動畫界的蓬勃發展,「御宅族」一詞的運用,也開始適用於電玩、PC的使用者身上。但這個字給人負面形象的部份,依然保留了下來。不過隨著大家愈來愈廣為使用御宅族這個字,也有愈來愈多人是用「御宅族」一詞來自嘲,表示「我已經著迷到某種地步了」。因此,這個字在使用的時候,就變得和「狂熱者」「收集者」「怪胎」是差不多的意思了。
此外,「御宅族」這個字也滲透到了「時尚御宅族」「健康御宅族」等與當初的定義有所出入的一些領域當中。御宅族這個字就變成一般性字眼了。另一方面,在近年來一講到「萌」「秋葉原系」等關鍵字,就會讓人想到的電玩或動畫領域裡,許多以美少女為主題的產品,市場性都很受矚目。但身為這類產品的典型消費者,「御宅族」又再次變得帶有一種負面的印象在,使「御宅族」的特質漸漸又起了一些變化。不過,當年「御宅族」代表的那種對偏好事物的執著與固執,以及個性較陰鬱(當時常揶揄他們為「陰沉的一群」)等大家對於「御宅族」的印象,倒並未全部承襲至今。事實上,先前的御宅族與最近的「萌」御宅族,在特質上還是有若干相異點存在。
就像這裡講的,御宅族從以前就一直存在至今,只是適用範圍有所不同而已。但為何御宅族會在這個時候重新受到大家矚目呢?
消費社會的成熟突顯出御宅族的存在
現在御宅族之所以受到矚目,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與活動狀況愈來愈突顯出來了。其背景可說也包括日本社會成熟化所帶來的環境變化在內。隨著日本社會在經濟上愈來愈豐足,消費社會成熟了,人們開始大肆展現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有人說,從昭和年代到平成年代,社會愈來愈成長與成熟,在文化上也同時步入了成熟期。其結果就是御宅族的出現,以及御宅族文化的興盛。這種看法並不是沒有道理。此點讓人想起了江戶時代的元祿文化。
此外,近年來,隨著國外以「Japan Cool」(註3)之類的說法來形容日本流行文化,日本的動漫文化在國外也獲得很高的評價。這為一向抗拒不了海外評價的日本國內輿論,帶來了重新看待日本動漫文化的機會。
由於有這樣的社會背景配合,御宅族的存在才變得受到社會的認同。
因為網路的普及而突顯出來的御宅族
還有,御宅族的存在與活動之所以變得顯著,網路的普及也是背後的推手。
在網路等電子網絡普及之前,御宅族只能靠地緣、人脈的連結來活動。因此,御宅族要想找到同好、認識同好的話,只能靠著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對方是御宅族、和對方接觸,才能做到。它必須要有能彼此接觸的場所或公開活動。
此外,即使某種程度上知識可以靠一己之力而獲得,但一旦到達某個階段,如果沒有與該領域的前輩、相關店家接觸,或是沒有參與相關動的話,就沒有辦法擴知識,或是收集相關產品。
然而,自從一九八○年代後半,出現以電腦通訊的方式之後,在各地誕生了「草之根BBS」、「Nifty Serve」、「PC-VAN」等論壇,那時的御宅族才開始得以超越地點與時間的限制,與同為御宅族的其他人取得溝通。隨著一九九○年代後半網路普及,以及二○○○年代寬頻環境的普及與網路使用者的社群化,這樣的潮流有加速的現象。
如這裡所言,近十多年來,御宅族週遭的環境,起了很大的變化。而御宅族的活動方式,也開始出現各種變化。
第一是原本受限於地緣或人脈網路等物理因素的御宅族,因為電腦通訊及網路的普及,更容易發現彼此、取得溝通。此外,「能夠匿名」的特點,也促進了御宅族之間的溝通。網路上因而形成許多社群,如電子佈告欄、聊天室,以及最近的部落格等等,使御宅族的活動跟著活潑起來。
第二是御宅族運用網路,可以更容易收集到特定領域的資訊。如前所述,御宅族在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很容易了。這表示一個人只要對特定領域感到有趣,會比以前更容易成為御宅族。
第三是由於網路上可以輕易找到同好、溝通也變方便了,變得更容易交換資訊與意見。這樣的話,原本一直以收集資訊為主的人,就變成可以向別人發送資訊了。這使得御宅族整體的活動變得更活潑。
此外,由於網路的普及,電子購物與網路拍賣得以實現,也是很大的關鍵。網購與網拍的普及,促進了御宅族活動很重要的一部份,「收集」。具體來說,隨著網路銷售管道愈來愈多,以及御宅族之間愈來愈常利用網拍買賣週邊商品,過去的限量商品或少見的週邊、物件,都變得更容易買到。
御宅族的行動模式
御宅族特別的行動模式以及消費行為有其特徵。細節我們會在後面的內容說明,這裡先舉幾個值得關注的特徵。
(1) 御宅族會維持高水準消費
在自己偏愛的領域中,御宅族一看到想要的商品或服務,即使單價有點高,他們還是會購買,而傾向於把拿來買這些東西的支出,與購買其他商品或服務的支出分開看待。換句話說,為更接近自己的夢想,他們會有「花錢不貶眼」的傾向。此外,御宅族只要繼續對某領域的東西有特別偏好,他們都會不斷持續消費下去。和一般消費者比起來,他們一生在該領域的花費是很高的。
(2) 御宅族不只會消費,也會有創作行為,而創造出新的價值
御宅族不只會消費商品或服務,對於特別有偏好的領域,他們也會傾向於展現出自己獨有的理解與想法。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自己有偏好的對象,然後把這些解釋系統化(理論化),甚至還會出現創作活動,「補其不足」或「自己創造」。因此,不是只有該領域的經營者才會提供資訊或商品,消費者也會提供資訊或從事創作,而產生新的附加價值,使其內容發展得更為豐富。
(3) 御宅族會在社群中積極傳布資訊
在網路上已形成社群的御宅族,會廣為收集與交換資訊。這會使御宅族的社群不斷累積與更新著各種資訊或評價結果。
御宅族所催生出來的這些資訊,還可能會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到非御宅族耳中,而對市場整體帶來影響。
御宅族已成為企業不容忽視的一群
御宅族的存在已經明顯成這樣,又有這些特徵在,已經不容企業忽視了。
近年來雖然許多商品、服務的銷售價格都不斷下跌,業者都為銷售不振而煩惱,但在與御宅族有強烈關聯的市場中,銷售價格並無下跌現象,他們需要的甚至是那些高單價的商品、服務。
例)動畫的盒裝DVD組、高階硬碟錄影機、特定品牌的衣服
消費者在決定購買商品、服務時,口碑是重要的評估因素,因此來自御宅族的資訊或評價結果,對消費者的影響力愈來愈大。
例)在選購商品時,消費者常會參考熱門留言板「2Ch」、比價網站「價格.com」,或是其他大型網站的使用者所張貼的文章。
看得到一些例子,是由於御宅族的創造力而催生出新商品或使市場擴大的。
例)在電腦中加入接收與錄製電視節目功能的電視PC、改造車商品市場、高階硬碟錄影機
御宅族所喜愛的商品或服務,有愈來愈多也在海外受到很高的評價。
例)蘇富比拍賣的人偶、動畫、裝飾過的汽車
就像這些例子一樣,御宅族已漸漸成為不容企業忽視的一群。今後在經營事業時,若能活用御宅族,將有很大可能成為事業機會,或是成為事業有所突破的契機。
理解御宅族並活用之
為理解御宅族並活用相關發現於商業行為上,本書除分析他們的消費行為並予分類外,也試圖構築出一套以御宅族為對象的行銷架構,以及可行的事業策略,分章講述。此外,我們也試著針對十二個御宅族的主要類型做了市場分析,探索進入各市場以及發展為生意的可能性。
在這些針對御宅族市場的研究結果中,充滿許多有助於理解御宅族、發展御宅族事業的線索。我們深信,唯有予以活用,才能在目前已趨成熟的消費市場中,找到下一個新的事業機會。
註1:一般咸認為「御宅族」一詞第一次出現,是中森明夫於一九八三年刊登在《漫畫BURIKKO》雜誌上的一篇專欄連載「『御宅族』之研究」。
註2:「萌」是把「燃燒」熱情、內心為之「燃燒」等用法中,「燃燒」一詞的漢字換成同音漢字「萌」,而漸漸廣受御宅族使用的(譯按:「燃燒」與「萌」的讀音均為moe)。關於其起源有各種看法,動畫、漫畫、配音員等說法都有人提出。據說在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年左右,有一群喜歡故意打錯漢字玩文字遊戲的電腦通訊使用者,曾廣為使用這樣的用法,才催生了它。此外,近年來國外一些喜歡日本動畫或電玩等御宅族文化、流文化的海外迷友,也漸漸認識了「Moe」一詞。
註3:一談到包括動畫、漫畫在內的日本流行文化在海外獲得高度評價時,常會用「酷日本」(Cool Japan)去描述。美國媒體人道格拉斯.麥克葛瑞(Douglas McGray)的文章「日本的國民酷毛額」(Japan’s Gross National Cool)於二○○二年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中刊登時,談到應該重新給予日本的文化力(GNC,仿自GNP)新的評價。這樣的觀點成為話題後,就經常受到大家引經據典採用了。
第二章 御宅族行動理論:
御宅族的行動原理與行為模式
野村綜合研究所自二○○四年起實施的「御宅族市場調查研究」,主旨在於把目前為止各方以有著各種角度討論過的「御宅族」,當成是消費社會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並盡可能以客觀角度予以分析。因此,在進行分析時,我們跳脫了御宅族那種「常在秋葉原看到的那群人」的形象,只單純地把御宅族當成是「在任何領域中都會呈現極端消費行為的一群人」以及「無論這群人屬於哪個領域,他們都擁有金同的行動原理與想法」。
二○○四年八月我們曾實施過「關於嗜好及偏好之生活者調查」(註1),做為調查研究的基礎資料。本章裡我們會引用該調查分析結果的一部分,來介紹分析過後所得到的御宅族樣貌。
御宅族的極端消費
當時,我們在分析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消費市場中存在著「採取極端消費行動」的一群人。例如,在某項針對「資訊產品相關支出」的消費者調查中,很明顯有一群人每年會花費千萬日圓以上在這上頭,而且還不是只有幾個人而已,是以幾十個人為單位存在,真教人目瞪口呆(註2)。
一般來說,如果樣本數足夠的話,某領域中消費支出或消費時間的分布,應該會像圖表2-1那樣,在平均值附近形成一座山的形狀。但是,如果是「針對自己有強烈偏好的領域所做的消費支出或消費時間」,其分布就會像圖表2-2一樣,在高段處形成第二座山。
此外,對於自己花在嗜好或用來消磨閒暇時間的金錢(時間)總數,有愈來愈多人都是百分之百用在「自己有強烈偏好的領域」之上,相當突出。這群人對於特別有偏好的領域,幾乎會無條件奉獻金錢與時間於其上,可以說在消費上已經愈來愈難以踩煞車了(註3)。
本書會把這種「無條件進行消費、難以踩煞車的消費」視為「御宅族的消費」,該傾向強的一群,就稱為「消費性御宅族」。御宅族消費傾向的強弱,固然是以「在所有花在嗜好與休閒上的金錢(時間)中,有多少比例是花在自己有強烈偏好的事項上」做為指標,但我們也同時參酌其對於消費所抱持的想法等心理因素。生活者調查的結果是,這種消費性御宅族的出現率約占全體生活者的百分之十一。
順便一提,無論何種商品.服務,都存在著重度使用者(heavy user)或常客。而根據所謂的「二八法則」(註4),行銷策略應該把重點放在吸引以及維持這些消費金額較大的顧客身上。但本調查中所關注的御宅族型消費,與其說談的是消費金額的絕對多寡,不如說是以「中毒程度」為基準。所以消費性御宅族未必就是重度使用者。
那麼,讓消費性御宅族展現這種行為的原理是什麼呢?
御宅族的消費螺旋
消費性御宅族身上的極端消費行為有個特徵,就是這種消費活動會讓他們想起自己偏好的強烈,不然就是讓他們透過消費而得以更靠近某種心目中的理想狀態。至於何謂理想狀態,「心目中偶像的模樣」,或是「頂級汽車」、「最高效能的PC」都是例子。
御宅族在消費時,他們追求理想狀態的那種熱情,會變成一種驅動力,迫使他們採取消費行動。因此,很多時候,他們對消費的價格彈性會變得極小,很容易就會把絕大部份的可支配所得全都用在嗜好上。此外,當他們反覆透過增加手中的收藏品,或是一再刷新得分紀錄,而漸漸接近心目中理想時,他們對於理想的熱情,也會跟著愈來愈多。這是一種正回饋的結構,會催生出不個不斷加速他們的活動,誘發他們下一次消費的循環。而且也由於他們的目標只是理想,所以是永遠達不到的。這使得他們一直消費下去,甚至還常會為自己設定新的努力目標。就是這樣的機制,讓他們出於強烈偏好而陷入御宅族式的消費之中。
御宅族的這種行動原理,就像是掉到巨大重力場裡的星星一樣(圖表2-3)。消費者會在某一瞬間被重力場吸住(=出於強烈偏好而開始追求理想狀態),然後一面往下掉向重力源頭,一面開始在軌道上旋轉(=反覆做出為追求理想狀態的消費行為與創作活動),並慢慢把運動能量朝四周發散(=愈靠近重力源頭,而使偏好愈來愈強,以及開始傳布資訊)。
為追求這樣的理想狀態,而反覆展現出「消費行動」、「創作活動」、「熱情增加」的循環,就是御宅族的消費。
六種御宅族因子
在御宅族的消費中,很明顯呈現一種「創造性」與「熱情」會加速消費行動的結構。本調查則根據御宅族消費的這種螺旋型模式,分析出御宅族對於自己偏好所秉持的基本想法與行動,存在著六種可以與「創造性」、「熱情」、「消費」相對應的心理及行動特徵,稱之為「御宅族因子」。
分析御宅族的心理特質與行為模式需要一些基本指標,我們於時從針對偏好領域消費時可能有的各種想法與消費行動之中,挑選出一些特別屬於御宅族的特質,才匯整而成這些「御宅族因子」。這六項御宅族因素與其個別的相關係數,如圖表2-4所示。以下講述其具體內容。
(1) 收集的欲望
這是一種「如果無法收集到自己特別偏好對象的所有情報、商品或週邊,就會感覺不痛快,但收齊了則會產生優越感」的心理。這個因子也會出現一種「想戒但戒不掉嗜好」的強迫感,直接表現出對於特定對象的偏好強烈程度,以及來自理想的吸引力有多高。
(2) 搏取同感的欲望
這是一種「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特別偏好的對象有多好,以增加夥伴」的心理。其中也包括「希望自己也能為世人所注意、理解」的欲望在內。
(3) 自己主導的欲望
這是一種「對於自己特別偏愛的嗜好,會有獨自的一套評價標準與解釋,不管別人怎麼想,都要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判斷事物」的心理。此外他們也有這種傾向:很喜歡吸收關於偏好對象的知識,而且會想要透過對於嗜好的堅持來肯定自己。
(4) 歸屬的欲望
這是一種「強烈地想形成有共同價值的團體、讓自己歸屬於該團體」的心理。也包括一種「不被大多數人理解也沒關係,只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能了解,也就夠了」的內在心理。而且他們往往很清楚「嗜好的世界裡,有一些規則與法律那種社會規範不相容」,而傾向於微妙地與這世界保持距離。
(5) 表現的欲望
這是一種「想透過網路等管道,向外傳布自己針對搜集到的情報或作品所提出的解說與批評」的心理。會伴隨著自己做網頁、自己架留言板或寫部落格、在聊天室與人交談等行為。
(6) 創作的欲望
一種有欲望針對自己偏好的領域創造或創作作品的心理,像是根據自己獨特的解釋重新創作作品,或是據以創作原創作品、以自己的方式改寫作品等等。同人誌的製作或汽車的改裝、自由旅行等等都是明顯例子。
本調查是根據這六項御宅族因子,鎖定一群心理上有很強御宅族傾向的人,稱之為「心理性御宅族」。在生活者調查中,心理性御宅族約占全體的百分之三十六。
本調查對於御宅族之定義
本調查中所指的御宅族,是具有「消費者御宅族」特質,且為「心理性御宅族」的一群人。也就是說,我們把「御宅族」定義為,顯現出有如中毒一樣的極端消費行為,又在心理上具有御宅族特質的生活者(圖表2-5)。「御宅族」約占全體生活者的百分之三點六,也就是每二十八個人會有一個是御宅族。
此外,「消費性御宅族」、「心理性御宅族」以及「御宅族」的出現比例,會因為領域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漫畫、動畫等內容領域,「心理性御宅族」的出現比例就很高;在旅行等領域中,「消費性御宅族」的出現比例就很高(圖表2-6)。這與各領域的消費型態不同有很大的關係,容後詳述。
五種御宅族
本調查是從「極端消費傾向」與「心理、行動特質」兩個切面來推導御宅族的共通特性、篩選出所謂的御宅族。不過,由於偶像御宅族與旅行御宅族的消費行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難想像,御宅族又可以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型。
為此,我們把調查中篩選出來的御宅族群,再根據六個御宅族因子,透過一種叫「叢集分析」的方法,再細分為五種類型(叢集)。以下要介紹各叢集的特徵、心理、行動特性以及典型例子。
類型1 有家庭的假面御宅族(25%)
這是御宅族中占比例最高的,以電腦組裝、影音設備等機械領域為中心,廣為分布。典型例子是「私下運用僅有的些許零用錢,埋首於自己嗜好的父親」。可以想像,由於妻子對自己的嗜好沒有什麼認同,他們會找孩子一起來參與,讓孩子變成自己的夥伴。除了機械領域以外,旅行領域也很多,典型例子是「帶孩子到處去玩,順便滿足自己的嗜好的爸爸」。
特質簡介
整體而言年齡略高,已婚比例很高。另外,可能因為家庭生活的相關支出有壓力在,他們花於嗜好的金額與時間,相對來說較少。
心理.行動特性
整體來說,他們在心理與行動上,御宅族的特質都較不明顯。是相對來說較成熟的類型。他們會比其他四類御宅族還尊重與別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但是會把自己的嗜好告訴親友的比例,卻比平均還低。可想而知,他們是一群「檯面下的御宅族」。
較常出現的領域
動畫、電腦組裝、影音設備、旅行
類型2 堅持自己道路的傳承型御宅族(23%)
堅持自己的價值觀,積極收集情報與提出批評的類型。男性的比例較高,以電腦組裝、影音設備、3C產品、汽車、相機等機械領域以及藝人為中心分布,承襲自過去那群「狂熱者」、「收集者」。典型例子是「20幾至30幾歲,喜歡各式機器、平面寫真偶像的獨身男性」。不過,要注意的,這群人並不完全等同於人稱「秋葉原系」,熱愛動漫角色的那種御宅族。
特質簡介
年齡層以20幾至30幾歲為中心,男性比例在五種御宅族中最高。所花時間與支出金額也都較多。
心理.行動特性
有堅持自己價值觀的強烈傾向,特別積極於利用網咯收情報,以及在留言板上言言或製作網頁。不過,他們並不重視與人融和,常喜歡和世界保持距離。很可能只在特定網站出沒。
較常出現的領域
藝人、電腦組裝、影音設備、3C產品、汽車、相機。
類型3 對情報極其敏感的多重御宅族(22%)
這種御宅族往往有好幾個偏好的領域,情報敏感度也很高。他們是以年輕人為中心,很懂得活用網路,花費於嗜好上的時間尤其多。典型例子是「喜歡社群網站與網路拍賣,是2ch的輕度使用者」。另一個特質是他們會很樂天看待自己對某些事情的深度偏好。他們會以與他人融洽相處為目標,承認自己有這些嗜好的比例也高。但相對的,他們卻也很容易被流行牽著鼻子走,很容易在意週遭的看法。
特質簡介
以20幾至30幾歲的年輕人為中心,男女比例差不多。此外他們雖然會在這上面花比較多的時間,但支出金額相對來說比較少。
心理.行動特性
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擁有的執著心很強,有很高比例會回答「嗜好是戒不掉的」。另一方面,與其說這類御宅族有自己的價值觀,不如說他們對外界流行的事物很敏感,然後從中找到價值。還有一項特質是,他們經常會有一些資訊傳播的行動,像是在網上提出評論。
較常出現的領域
各領域都有。他們也常會成為橫跨多個領域的御宅族。
類型4 看起來很會社交的御宅族(18%)
有自己的強烈價值觀,而且希望讓大家都知道,因此會積極把自己的嗜好推銷給別人。不過由於某些價值觀太過死硬,他們讓周遭的人接受的方式,看起來只像是在為自己的嗜好做傳教的工作而已。典型例子是沒有發現自己對於《鋼彈》、《勇者鬥惡龍》、《七龍珠》等過去暢銷作品的世界觀、價值觀無法捨棄,就變成大人了的30幾歲男性。
特質簡介
男性約占六成,年齡層較分布在30幾至40幾歲。花在嗜好上的時間較多,但支出金額相對較少。
心理.行動特性
有堅持自己價值觀的傾向。此外,承認自己有此嗜好的比例很高,會很想帶著嗜好融入這個世界。但他們懂得運用網路進行溝通的比例相對較低。
較常出現的領域
電玩(特別是網路遊戲)、藝人、旅行、時尚
類型5 同人型女御宅族(12%)
女性的比例壓倒性地高,對同人誌等創作活動的參加率也高,是這類御宅族的特徵。典型例子是,強烈執著於動漫中登場的角色,暪著朋友偷偷保持這樣的嗜好,一直到長大以後仍持續的同人誌怪胎女性。屬於此類的男性,也包括所謂的「秋葉原系」、「萌系」御宅族在內。
特質簡介
女性比例較高,以20幾到30幾歲為中心。支出金額是最高的,維持嗜好的期間很長也是其特徵。
心理.行動特性
雖然重視與世界的融和以及與他人的融洽相處,但也重視維持自己的價值觀,認為只要懂的人懂就好了,而與世界保持微妙的距離。「創作的欲望」格外強烈。此外也經常透過網路進行資訊傳布。
較常出現的領域
漫畫領域壓倒性地多。此外也會出現在藝人、電玩、動畫等領域。
構築御宅族的新樣貌
過去的御宅族,除了有強烈的偏好外,所偏好內容的特殊程度、溝通能力的缺乏,以及外表,都包含在定義之中。有一段時期,外界也為他們貼上標籤,認為他們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一群人」,對他們敬而遠之。此外,定義中也包括,御宅族自己也知道,世人都以不以為然的眼光看待他們。甚至有人說,因此而萌生的負面情感,成了他們創作欲望的泉源。
不過,自從一群未必對社會保持距離,無憂無慮的御宅族出現,以及他們自己的溝通能力與時尚感有所改善,先前的御宅族印象已經漸漸消失了。叢集分析中的「對情報極其敏感的多重御宅族」、「看起來很會社交的御宅族」,可以說都不同於早期的御宅族形象。
註1:野村綜合研究所曾在二○○四年八月進行了「關於嗜好及偏好之生活者調查」,以了解生活者對於嗜好、偏好的消費動向、基本想法、價值觀。對象是全日本十八至七十九歲的生活者。我們是透過網路做問卷調查,共有10003人回答。問卷是交由我們的網路調查服務infoQ實施的(現TrueNavi, 網址是http://truenavi.net)。
註2:事實上,這群人會在最新款式的機器發售後就迅速購入,試用其功能後,又馬上賣給二手店或拿去拍賣。他們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反覆做這樣的事。如果不算初期投資的話,總消費金額倒不是那麼多。
註3:雖然也有人對於好幾個領域都有強烈偏好,但為了方便討論起見,不在此說明。
註4:二八法則指的是,「消費金額最多的那兩成顧客,消費額占了市場八成」的經驗法則。
專欄:推理作品御宅族 井筒雅則
推理愛好家並非「御宅族」?
現在如果單只是喜歡推理作品,不能算是「御宅族」的一種。確實,過去的推理作品給人一種強烈印象:它指的是專為特定愛好家、風雅之士所寫的小說。但最近的犯罪小說或冒險小說等也列入了推理小說之內,使得文藝暢銷書的大部份都被推理小說所占走了。簡單地說,只要是欺騙了讀者,具備意外的發展或結局的小說,似乎都會列為推理小說。
此外,最近的推理作品在小說以外的領域也很興盛。民營電視台每天都有名為「╳╳懸疑劇場」的兩小時戲劇,已經固定了下來。漫畫的世界也是,《名偵探柯南》或《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都是極為暢銷的作品。還有,改編自漫畫原著的電影、電視、動畫等作品,也相當熱鬧。推理作品都已經一般化到這種地步了,所以純粹的推理作品愛好家,實在不能稱之為「御宅族」。不然,豈不是每週都準時收看《名偵探柯南》動畫的小朋友,也變成了推理作品御宅族了嗎?
那麼,難道推理作品的世界裡,已經沒有御宅族的存在了嗎?倒不是這樣。推厘作品愛好者的基礎愈廣,與之有別的「御宅族」的世界,也會跟著深化。
推理作品御宅族喜歡的是「偵探小說」
戰前的日本,把推理小說稱做是「偵探小說」。如字面之義,這種作品的型式是,由名偵探發揮卓越的推理能力,像快刀斬亂麻一般解決困難的事件。尤其是英國與美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是偵探小說系列化,名偵探活躍其中的黃金期。自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起,還有菲洛.凡斯(Philo Vance)、赫丘里.白羅(Hercule Poirot)、瑪波小姐(Miss Marple)、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法蘭奇探長(Inspector Joseph French)等偵探。受了影響的日本,也有明智小五郎、金田一耕助、神津恭介等有個性的名偵探在活躍。
戰後,「偵」字不再是當用漢字了,所以「推理小說」的稱呼開始普及。雖然也不是這樣子就不需要名偵探了,但由於松本清張寫了許多把一般民眾也捲入刑案內的小說,引起許多讀者的共鳴。後來成為「社會派推理小說」的類別,在昭和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譯按: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八四年間)占據了日本推理小說的主流,成為推理小說大眾化、一般化的契機。其後,赤川次郎的《三毛貓福爾摩斯》系列,以及西村京太郎的「十津川警部的旅遊推理小說」狂賣,推理小說愈來愈成為可以輕鬆閱讀、無負擔的讀物了。開始時提到的推理作品類別的多樣化,也是這種發展趨勢的延伸。
推理作品御宅族則存在於有別於日本推理小說的另一個地方。他們喜歡的,是具有「偵探小說」氣味的推理作品。當時受到推理作品御宅族支持,目前還是作家的,只有連城三紀彥、笠井潔、島田莊司寥寥數人。
在時代從昭和進入平成前後,乘著這股風潮,在島田莊司的支持下,綾辻行人、法月綸太郎、歌野晶午、我孫子武丸等人稱「新本格」的一群人,以作家身份出道。他們很多都是大學的推理社團出身的,可說是由推理作品御宅族變成了職業作家。那是一種「自己想讀的推理作品,自己動手來寫」的氣勢。
重要迷友會的存在
大概也是在那時候,原本稱做「推理作品御宅族」的那群人,有很多都不再只是一個人耽溺於對作品或名偵探的想法中,也開始希望有人能聽聽自己的意見,或是也想聽聽別人意見,所以出現徵求同好的愛好會或成立迷友會的傾向。日本也成立了不少官方或非官方的推理作品迷友會,定期舉辦研究會與發行會報,致力於促進會員間的交流。
日本的推理作品迷友會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種是推理作品愛好者的集會,有名的是「怪之會」、「SR之會」等。很多大學裡的推理作品迷友會,都屬此類。
第二種是特定作家的迷友會,如江戶川亂步、阿嘉莎.克麗絲蒂、艾勒里.昆恩等作家,在日本國內都有幾百名會員,規模不小。
第三種是名偵探的迷友會,這種迷友會在數量上應該是最多的。有夏洛克.福爾摩斯、亞森羅蘋、金田一耕助、神津恭介,以及最近的名偵探御手洗潔及淺見光彥,都有熱鬧的迷友會。日本的推理迷友會中會員最多的,是宣稱有一萬名會員的「淺見光彥俱樂部」。淺見光彥是三十至三十四歲間的獨身男子,這種能引發母性本能的角色設定,在女性讀者中吸引了壓倒性人氣。最早是水谷豐,後來是榎木孝明、辰巳琢郎、中村俊介、澤村一樹,在電視上接續以俊男演員之姿演出「淺見光彥」,也帶來很大的影響。輕井澤有個重現淺見光彥辦公處的紀念館,成了迷友的聖地。即便如此,淺見光彥是因為有原作者內田康夫的大力支援,所以比較例外。大部份的推理迷友俱樂部,都是由會員自掏腰包營運的,所以社會上大多不知道他們的活動狀況。
推理作品御宅族的祖宗,福爾摩斯迷
一提到推理作品界的大人物,怎麼說都是夏洛克.福爾摩斯吧。福爾摩斯的故事在全球已有六十五國翻譯、出版,據說在全球銷售量僅次於聖經。
喜歡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人,稱為「夏洛克人」(Sherlockian)(在他誕生的英國則多稱為「福爾摩斯人」(Holmesian))。他們開始有活動已經很久了,一九三三年,紐約出現了全球第一個福爾摩斯愛好團體「偵緝隊貝克街分隊」(BSI, Baker Street Irregulars)。連羅斯福、杜魯門等曾任美國總統者也是會員可得知,BSI是多麼有權威的一個組織。該會以入會審查嚴格著稱,全球也只有大約三百名會員而已。後來英國也在一九五一年出現「倫敦夏洛克福爾摩斯協會」。該組織刻意在規則中聲明這並非迷友會,帶有很強研究學問的紳士俱樂部雰圍。
日本的「夏洛克人」雖然長時間只有個人活動,但一九七七年出現了「日本夏洛克福爾摩斯俱樂部」(JSHC),有發行會刊《貝克街通信》、每年兩次全國大會、每月一次例會等多彩多姿的活動。會員人數目前約一千名。下自小學生、上至七十多歲的高齡者,都有會員。由於宮崎駿製作過動畫《名偵探福爾摩斯》(這裡是指一隻叫福爾摩斯的狗),不少宮崎駿動畫的迷友,都因而成為夏洛克.福爾摩斯迷。因此與歐美相比,日本夏洛克人的特徵在於,腹地廣大多了。
可能是因為這樣,日本的夏洛克人所關心的領域十分多樣。年代學(依事件發生先後順序整理福爾摩斯的故事。這是福爾摩斯研究裡,王道中的王道)或作品研究等活動雖是世界共通,但也有人研究福爾摩斯的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的英國社會,或是單純收集福爾摩斯週邊商品,什麼樣的形式都有。
說到福爾摩斯週邊商品,市面上看得到的種類相當多,從人偶、月曆、啤酒杯到飛鏢都有。此外一講到福爾摩斯,就會想到他頂著獵鹿帽、披著斗蓬(無袖長外套)、叼著煙斗、拿著放大鏡的印象,不過這也常被用來做為象徵名偵探的造型,在廣告的插圖或電視廣告中使用。一旦成為御宅族,這些都會成為想收集的對象,真是一個不見邊界的世界。順便一提,福爾摩斯在作品中從來沒有頂著獵鹿帽、披著斗蓬過。這樣的典型印象,是一位叫威廉.吉列特(William Hooker Gillette)的美國演員在演出福爾摩斯電影時的裝扮,因為大獲好評才固定下來的。英國紳士福爾摩斯在倫敦市內步行時(變裝時除外),總是會採頂著大禮帽、穿著大禮服的正式打扮。
推理作品御宅族是出色的生意對象嗎?
還有,漫畫《哥爾戈13》中,有一段情節是環繞著價值數萬鎊的福爾摩斯故事初版版本,而發生的事件。確實,歐美的夏洛克人,多半如前所述是相對富裕的一群。這群人甚至會以一萬英鎊的價格標下《比頓的聖誕年鑑》、《史傳德雜誌》(都是刊登福爾摩斯故事的雜誌)等誌的第一版,成為遠近馳名的收集者。
寫到這兒,似乎以夏洛客人為對象的話,事業就能成立。但事情沒有這麼順利的。總之,日本的夏洛客人是都很節儉的。雖然其中也有一部份是能向世界自誇的收集者,但由於書籍那種占空間的東西只要一多,就會讓居住大不易的日本人很辛苦。出版社的人很感嘆,連福爾摩斯相關書籍的第一版,都還無法完全賣光。
旅行公司也會企劃和銷售與福爾摩斯相關的紀念之旅。例如,一九九九年在地下鐵的貝克街站前,建了一個福爾摩斯的銅像。就有人旅遊是前往參加它的除幕式。不過也常會出現因為人數不足而胎死腹中的企劃。
既然提到出版,最後再講一下
身為推理作品御宅族,當然會希望自己研究或收集對象的書籍,可以經常擺放在書店裡。不過,目前在線上的作家發表新書時倒還好,但古典除了福爾摩斯、克麗絲蒂及江戶川亂步的少數受歡迎作品外,已經不斷從書店消失,有的甚至絕版了。最近出版業的不景氣,實在讓推理作品御宅族相當難受。
近年來由於IT的發展快速,古典的推理研究可以借用數位媒體之力,相當便利。例如,福爾摩斯的故事就有全數收錄於CD光碟中的市售版本,可以自由以單詞或句子檢索,讓研究進展得更快。他們會根據這樣的資訊,透過網站或E-Mail做情報的傳播與交換動作。
不過,這種事只有著作權已經過期的古典作品才可能,二十世紀作家的作品,可能還言之過早。推理作品御宅族畢竟還是希望一直都能有各種書籍在市面上流通比較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d:
Post a Comment